back_img

陇西行四首

[唐代]陈陶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陇西行四首译文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陇西行四首注解

1
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2
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3
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4
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陇西行四首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陶

陈陶[唐代]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杂歌谣辞·步虚引》
    小隐山人十洲客,莓苔为衣双耳白。
    青编为我忽降书,暮雨虹霓一千尺。
    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
    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第三十卷。
  • 《游子吟》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 《悲哉行》
    中岳仇先生,遗余饵松方。
    服之一千日,肢体生异香。
    步履如风旋,天涯不赍粮。
    仍云为地仙,不得朝虚皇。
    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悲哉二廉士,饿死于首阳。
  • 《贺容府韦中丞大府贤兄新除黔南经略》
    蓬瀛簪笏旧联行,紫极差池降宠章。
    列国山河分雁字,一门金玉尽龙骧。
    耿家符节朝中美,袁氏芝兰阃外香。
    烽戍悠悠限巴越,伫听歌咏两甘棠。

猜你喜欢

  • 《游春》
    邢巨〔唐代〕
    海岳三峰古,春皇二月寒。
    绿潭渔子钓,红树美人攀。
    弱蔓环沙屿,飞花点石关。
    溪山游未厌,琴酌弄晴湾。
  • 《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
    刘长卿刘长卿〔唐代〕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回首江南岸,青山与旧恩。
  • 《禅师》
    贯休贯休〔唐代〕
    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
    吾师别是醍醐味,不是知心人不知。
  • 《扬州送人》
    刘绮庄〔唐代〕
    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
    故人从此去,望远不胜愁。
    落日低帆影,归风引棹讴。
    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 《和古社》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
    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
    黄昏行人过,见者心裴回。
    饥雕竟不捉,老犬反为媒。
    岁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云雨合,烈风驱迅雷。
    风拔树根出,雷劈社坛开。
    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
    天明至其所,清旷无氛埃。
    旧地葺村落,新田辟荒莱。
    始知天降火,不必常为灾。
    勿谓神默默,勿谓天恢恢。
    勿喜犬不捕,勿夸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时来。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