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杂曲歌辞·湋乃曲

[唐代]元结

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杂曲歌辞·湋乃曲译文

杂曲歌辞·湋乃曲翻译

【注释】: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本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时 任道州刺史)因军事诣长沙都督府,返回道州(今湖南道县西)途中,逢春水大发,船行困难,于是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道路云。”(诗序)“欸乃”为棹声。“欸乃曲”犹船歌。

从长沙还道州,本属逆水,又遇江水上涨,怎么能说“宜夜行”呢?这样写,是正因为实际情况不便行舟,才需要努力和乐观的缘故。诗的前两句将二月湘江之夜写得平和美好,“春水平”写出了江面的开阔,“和风”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满月”写出月色的明朗。诗句洋溢着乐观精神,深得 民歌之神髓。

三、四句是诗人信手拈来一件行船途遇之事,做入诗中:当桨声伴着歌声的节拍,行驶近平阳戍(在衡阳以南)时,突然传来高声喝问,打断了船歌:原来是戍守的官吏在喝问姓名。

如此美好、富于诗意的夜里,半路“杀”出一个“守吏”,还不大杀风景么?本来应该听到月下惊鸟的啼鸣,远村的犬吠,那才有诗意呢。前人也一直是这样写的,但此诗一反前人老套,另辟新境。“守吏相呼问姓名”,这个平凡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在大历年间,天下早不是“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般太平了。 元结做道州刺史便是在“州小经乱亡”(《舂陵行》)之后。春江月夜行船,遇到关卡和喝问,破坏了境界的和谐,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其次,这一情节也写出了夜行船途中异样的感受。静夜里传来守吏的喝问,并不会使当时的行人意外和愕然,反倒有一种安全感。当船被发放通行,结束了一程,开始了新的一程,乘客与船夫都会有一种似忧如喜的感受。可见后两句不但意味丰富,而且新鲜。这才是元结此诗独到之处。

这样的诗句是即兴式的,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敢于把前所未有的情景入诗,却非有创新的勇气不可。和任何创造一样,诗永远需要新意。

(周啸天)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元结

元结[唐代]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春。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 《贼退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进税有长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 《杂曲歌辞·湋乃曲》
    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
    如煦如吹,如负如持,而不知其慈。
    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
    至化之极兮,瀛瀛溶溶。
    如涵如封,如随如从,而不知其功。
    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
  • 《系乐府十二首·贱士吟》
    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
    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
    为愁亦何尔,自请说此由。
    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
    尝闻古君子,指以为深羞。
    正方终莫可,江海有沧洲。

猜你喜欢

  • 《燕衔泥》
    韦应物韦应物〔唐代〕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
    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
    衔泥虽贱意有营, 杏梁朝日巢欲成。
    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 未若衔泥入华屋。
    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 《送朱兵曹回越》
    贾岛贾岛〔唐代〕
    星彩练中见,澄江岂有泥。
    潮生垂钓罢,楚尽去樯西。
    碛鸟辞沙至,山鼯隔水啼。
    会稽半侵海,涛白禹祠溪。
  • 《送沙弥长文游京》
    皎然皎然〔唐代〕
    白版年犹小,黄花褐已通。
    若为诗思逸,早欲似休公。
    迈俗多真气,传家有素风。
    应须学心地,宗旨在关东。
  •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
    吕岩吕岩〔唐代〕
    落魄薛高士,年高无白髭。
    云中闲卧石,山里冷寻碑。
    夸我饮大酒,嫌人说小诗。
    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 《怀潇湘即事寄友人》
    齐己齐己〔唐代〕
    浸野淫空澹荡和,十年邻住听渔歌。
    城临远棹浮烟泊, 寺近闲人泛月过。
    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
    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