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柏林寺南望

[唐代]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柏林寺南望译文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柏林寺南望注解

1
遥:远远地。
2
闻:听见。
3
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
4
泊:停船靠岸。
5
径:小路。
6
度:度过,越过。
7
霁:雨止。
8
东南:一作“西南”。
展开
收起

柏林寺南望赏析

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

诗中提到雨霁,可见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精舍)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遥听钟声恋翠微”)。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诗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微径)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说“松”,而从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郎士元

郎士元[唐代]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 《琴曲歌辞·湘夫人》
    娥眉对湘水,遥哭苍梧间。
    万乘既已殁,孤舟谁忍还。
    至今楚山上,犹有泪痕斑。
    南有涔阳路,渺渺多新愁。
    昔神降回时,风波江上秋。
    彩云忽无处,碧水空安流。
  •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洲远,兰桡几岁归。
  •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墟落岁阴暮,桑榆烟景昏。
    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
    归客不可望,悠然林外村。
    终当报芸阁,携手醉柴门。
  • 《石城馆酬王将军》
    谁能绣衣客,肯驻木兰舟。
    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
    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
    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

猜你喜欢

  •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李频李频〔唐代〕
    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
    含香已去星郎位, 衣锦惟思婺女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 《宁王山池》
    万楚万楚〔唐代〕
    水势临阶转,峰形对路开。
    槎从天上得,石是海边来。
    瑞草分丛种,祥花间色栽。
    旧传词赋客,唯见有邹枚。
  • 《昆明池织女石》
    刘邺〔唐代〕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
    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
    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
    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
    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
    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 《客行赠冯着》
    李端李端〔唐代〕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
    欲下今朝泪,知君亦湿衣。
  • 《酬张芬有赦后见赠(一作司空图诗)》
    司空曙司空曙〔唐代〕
    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
    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馀。
    建水风烟收客泪,杜陵花竹梦郊居。
    劳君故有诗相赠,欲报琼瑶恨不如。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