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从军行

[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译文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从军行注解

1
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
2
折:断。
3
横笛:横吹的一种笛子。
4
直上:一直向上、向前。

从军行赏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就点出了这里也许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便难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了。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表现出来。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羽

陈羽[唐代]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 《城下闻夷歌》
    犍为城下{牛羊}牱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 《春暖》
    东风吹暖气,消散入晴天。
    渐变池塘色,欲生杨柳烟。
  • 《姑苏台览古》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谣满耳上苏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静台空花自开。
  • 《广陵秋夜月》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 《句》
    中朝驸马何平叔,南国佳人陆士龙。

猜你喜欢

  • 《寄山中王参》
    贾岛贾岛〔唐代〕
    我看岳西云,君看岳北月。
    长怀燕城南,相送十里别。
    别来千馀日,日日忆不歇。
    远寄一纸书,数字论白发。
  • 《二月》
    李贺李贺〔唐代〕
    二月饮酒采桑津,宜男草生兰笑人,蒲如交剑风如薰。
    劳劳胡燕怨酣春,薇帐逗烟生绿尘。
    金翘峨髻愁暮云,沓飒起舞真珠裙。
    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 《过鄂州·柳拂兰桡花满枝》
    鱼玄机鱼玄机〔唐代〕
    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
    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
    白雪调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
    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
  •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
    刘禹锡刘禹锡〔唐代〕
    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
    阶蚁相逢如偶语, 园蜂速去恐违程。
    人于红药惟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
    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
  •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
    皇甫冉皇甫冉〔唐代〕
    人闲当岁暮,田野尚逢迎。
    莱子多嘉庆,陶公得此生。
    寒芜连古渡,云树近严城。
    鸡黍无辞薄,贫交但贵情。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