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唐代]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译文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旱云形象千姿百态竞返长空,片片重叠藏进深山映入水中。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无数旱苗枯干欲死急盼甘雨,空中云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云注解

1
千形万象:指云的形态变化无穷。
2
竟还空:终究一场空,不见雨下来。竟,终于。还,返回。
3
片复重:时而一片片、一朵朵,时而重重叠叠。重,云朵重叠。
4
无限:无数。
5
旱苗:遭旱的禾苗。
6
尽:死尽。
7
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
8
奇峰:远处旱云耸立如同奇异的山峰。
展开
收起

云赏析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叠叠。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时至今日,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依然能给人留下印象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来鹄

来鹄[唐代]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 《古剑池》
    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
    不决浮云斩邪佞,直成龙去欲何为。
  • 《鹭鸶》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 《闻蝉》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 《早春》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

猜你喜欢

  • 《春早选寓长安二首》
    薛能〔唐代〕
    疏拙自沉昏,长安岂是村。
    春非闲客事,花在五侯门。
    道僻惟忧祸,诗深不敢论。
    扬雄若有荐,君圣合承恩。
    旧论已浮海,此心犹滞秦。
    上僚如报国,公道岂无人。
    岩隐悬溪瀑,城居入榻尘。
    渔舟即拟去,不待晚年身。
  • 《萧山祗园寺》
    丘丹丘丹〔唐代〕
    东晋许徵君,西方彦上人。
    生时犹定见,悟后了前因。
    灵塔多年古,高僧苦行频。
    碑存才记日,藤老岂知春。
    车骑归萧詧,云林识许询。
    千秋不相见,悟定是吾身。
  • 《闻查建州陷贼寄钟郎中》
    徐铉徐铉〔唐代〕
    闻道将军轻壮图,螺江城下委犀渠。
    旌旗零落沉荒服,簪履萧条返故居。
    皓首应全苏武节,故人谁得李陵书。
    自怜放逐无长策,空使卢谌泪满裾。
  • 《去妇》
    王建王建〔唐代〕
    新妇去年胼手足,衣不暇缝蚕废簇。
    白头使我忧家事, 还如夜里烧残烛。
    当初为取傍人语,岂道如今自辛苦。
    在时纵嫌织绢迟,有丝不上邻家机。
  • 《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
    皎然皎然〔唐代〕
    曾看颜氏传,多记晋时仙。
    却忆桐君老,俱还桂父年。
    青春留鬓发,白日向云烟。
    远别赍遗简,囊中有几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