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采莲

[五代]孙光宪

hàndànxiāngliánshíqǐngbēi
xiǎotāncǎiliánchí
wǎnláinòngshuǐchuántóushī湿
gēngtuōhóngqúnér
查看更多 ∨

采莲译文及注释

⑴此词也见于北宋张耒词集中。
⑵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朱熹注:“菡萏,荷华也。”陂(bēi杯):水池。《说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即谓千顷池也。”这里“十顷陂”即言“十顷池”。
⑶举棹:此处“举棹”与下面的“举棹”、“年少”,均无实际意思,是采莲歌中的“和声”,如今人唱号子时“嘿嗬”、“哟嗬”之类。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指出:“此二首中之‘举棹’、‘年少’,皆和声也。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莲十顷陂’一句,余人齐唱‘举棹’和之。”
⑷鸭儿:船家所喂养的小鸭。

展开
收起

采莲评析

  这首词写出了采莲女子的活泼嬉戏情态。

  首写荷花满塘,香闻十里的背景以及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的情景。后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也是“贪戏”的进一步形象写照,欢笑之声可闻,活泼之状可见。汤显祖评道:“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面见之。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汉南可采莲》。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有和声。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景,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展现的是采莲众少女一唱众和的情景,这是其第二境界。此词和声既传,则应欣赏其作为有和声之歌词而不是无和声之绝句的全幅境界。   两词的主角为同一位少女,两词回环映照,实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连十顷破(举棹)。”菡萏即荷花。采莲是采莲蓬,但此时不妨还有迟开的荷花,如此则意境更美,荷花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连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顷连了起来,并把采莲女曲曲引入荷塘深处,这样写法,有空灵之妙。句尾和声“举棹”,与现境相关,分明唱出众少女打桨荡舟的情景。诵之则仿佛一女歌声方余音袅袅,众少女已齐声相和。“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实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则有戏剧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时藏深闺,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叶似乎隔开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荡开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贪玩戏水,流连忘返。“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掉)”。“晚来”承上句“采莲迟”,“弄水”点上句“贪戏”。小姑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还不止于此呢。“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小姑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活脱脱就在眼前。句尾和声一起,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那不消悦了。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孙光宪

孙光宪[五代]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 《八拍蛮》
    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
    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
  • 《采莲》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里鸭儿。
  • 《荆台》
    百尺荆台草径荒,如何前日谓云阳。
    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
  • 《句》
    晓厨烹淡菜,春杼种橦花。
  • 《句》
    窗下有时留客宿,室中无事伴僧眠。

猜你喜欢

  • 《步虚词五首》
    徐铉徐铉〔五代〕
    气为还元正,心田抱一灵。
    凝神归罔象,飞步入青冥。
    整服乘三素,旋网蹑九星。
    琼章开后学,稽首奉真经。
  • 《菩萨蛮·金波远逐行云去》
    冯延巳冯延巳〔五代〕
    金波远逐行云去,疏星时作银河渡。
    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眠。
    玉筝弹未彻,凤髻黄钗脱。
    忆梦翠蛾低,微风吹绣衣。
  • 《喜迁莺》
    李煜李煜〔五代〕
    晓月堕,宿云微,无语枕凭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 《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
    徐铉徐铉〔五代〕
    郊外春华好,人家带碧溪。
    浅莎藏鸭戏,轻霭隔鸡啼。
    掩映红桃谷,夤缘翠柳堤。
    王孙竟不至,芳草自萋萋。
  • 《游仙都观·冷杉枯柏路盘空》
    王周王周〔五代〕
    冷杉枯柏路盘空,毛发生寒略略风。
    两汉真仙在何处,巡香行绕蕊珠宫。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