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卖花声·雨花台

[清代]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卖花声·雨花台译文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衰败的杨柳围绕着建康城,潮水打着空城,又寂寞的返回。放眼望去,大街小巷依旧,而歌板声零零落落,酒帘子稀稀疏疏,昔日的繁华,如今只有孤寂的渔人在垂钓寒江。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六朝的繁华如今就如秋草枯败,雨花台也已空寂无人。独自一人在此处凭栏远眺。燕子在斜阳里翩翩飞舞,归来又飞去,江山已是如此景象。

卖花声·雨花台注解

1
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2
寒:荒凉。
3
燕子斜阳: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卖花声·雨花台赏析

词的上片一开头,作者便调动读者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们看到的是“衰柳”,听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着空城而退去声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写景,而实际上就像传感系统一样,作者非常敏锐地从“衰柳”上,从冷潮中,感到了苍凉冷落,并且把自己这种深沉的感慨,透露和传导给了读者。

接着,作者举目远眺:“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放眼望去,小巷大街依旧,而歌板声却零零落落,以至子听不到了;酒帘子稀稀疏疏,以至于看不见了,只有孤寂的渔人在垂钓寒江。写街巷不着笔于市鹰、铺面、人烟,而以“歌板酒旗”来点染。看上去,作者好像信手拈来似的,而实际上是从大量的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是从前人的诗句中锻铸出来的。朱彝尊把“歌板酒旗”集中起来,先之以“零落”来描写,继之以“尽”字来述说:寥寥几笔便抹去了古都金陵昔日的歌舞升平,而造成一个萧条幽僻的境界,手法多么简炼、自然。

词的下片以“秋草”起笔,点出了时序,这也与上片的“衰柳”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凋零衰败的画面。作者由眼前所见,回溯金陵的往昔。“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了,就像那“秋草”一样枯萎了。“六朝寒”,凝练地概括了漫长的兴衰史,一个“寒”字,把视觉与感觉勾通起来,透露了作者吊古伤今的叹哨之情。写雨花台而着一“空”字,进而又写“空”到了“更无人”的地步。这就是说,此时此地,除了自己,再也没有别的人了。然而,作者就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独自倚着栏杆眺望的。

接下去,一笔陡转,在“斜阳”里倏地飞来了“燕子”,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觉得似乎有了生机。然而,遗憾的是这燕子却是“来又去”了。看来,连燕子都感到雨花台衰败荒凉,到了不堪栖息的地步了,何况是人呢。这真是在绝无写处又生出了妙笔。最后,作者以“如此江山”直抒胸臆,把全部感慨着落在这四个字上。

该词字字深含兴亡交替的感慨,句句流露世事变迁的叹息,全篇意境深远浑厚,情思忧戚缠绵。可以说全篇整体写景,又是整体抒情,景含情深,情以景出。笔力遒劲而醇雅,化用前人旧句,自然和谐,殊不见斧凿痕。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彝尊

朱彝尊[清代]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八》
    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
  • 《马草行》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
    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
    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扑无完肤。
    里胥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鸡豚。
    归来输官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
  •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
    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 《鸳鸯湖棹歌 之十二》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 《鸳鸯湖棹歌 之八》
    倅廨偏宜置酒过,亭前花月至今多。
    不知三影吟成后,可载兜娘此地歌?

猜你喜欢

  • 《重阳后二日泛舟至惠山有作》
    〔清代〕
    扁舟出郭泛涟漪,如此林峦著屐宜。
    终古泉流秦代坞,三秋木落楚人祠。
    青山有约消茶话,碧社无情付酒悲。
    薄暝寒塘呼棹返,裴回犹恋夕阳时。
  • 《梵村·梵村江路冷》
    彭孙贻〔清代〕
    梵村江路冷,山色已迎人。
    虎避僧担笠,樵随犊负薪。
    浙潮占月长,吴稻碓秋新。
    到此忘名利,何须浣俗尘。
  • 《秣陵怀古·红板桥头》
    陈维崧陈维崧〔清代〕
    红板桥头,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
    记离宫墙外,年少曾游。
    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细度龙楼。
    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
    悠悠,南朝风景,看几遍桃红,白了人头。
    算刘郎易老,嬴女难留。
    三十六宫何在?
    斜阳外、隐隐离愁。
    伤心极,后湖菱蔓,一片渔舟。
  • 《一痕沙·题陆芝田“双琯阁图”》
    赵芬〔清代〕
    何处君家(毛滂),柳含烟翠拖金缕(贺铸)。
    琐窗琼宇(无名氏)。
    寂寞闲庭户(谢懋)。
    点翰舒笺(袁去华),总入昭华谱(李莱老)。
    凭栏伫(陈允平)。
    云山烟渚(吕胜已)。
    好个双栖处(晏几道)。
  • 《青杏儿·咏绣》
    邹祗谟邹祗谟〔清代〕
    小阁飏微飔。
    绣床畔、涤爪来迟。
    砑绫光照蔷薇架,才翻旧谱,重临新样,又劈鲜丝。
    无语正凝思。
    双菡萏、何事连枝。
    关情曲曲盘金缕,偷窥半面,慵抬纤手,斜露双綦。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