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秋望

[明代]李梦阳

huángshuǐràohànbiānqiáng
shàngqiūfēngyànháng
guòháozhuī
jiāngjūntāojiànshètiānláng
huángchénfēiwǎn
báihéngkōnglěngzhànchángwéndàoshuòfāngduōyǒnglüè
zhījīnshéishìguōfényáng
查看更多 ∨

秋望翻译

译文
滚滚黄河水环绕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几行大雁从空中飞过。
戍边的士兵越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整装待发抗击敌军。
黄河渡口尘土飞杨,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一派繁忙;明月当空,战场格外空寂、悲凉。
听说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只是如今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

注释
汉宫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一作“汉边墙”。
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过壕:指越过护城河。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弢(tāo)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弢,装箭的袋子。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展开
收起

秋望赏析

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出使前线,有感而发,遂成此诗。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非“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从首联两句都写到黄河来判断,诗人登临挑望的地点,很可能是在黄甫川堡。这里,边墙在侧,地近黄河,故水绕边墙之景首先映入诗人的视野。次句写秋雁南飞,既点明了节令,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写备战中的士卒与将军。“追野马”与“射天狼”对举,不必作如实的理解,这两句只是说,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塔箭,满引待发。这一联写出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情绪饱满、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还揭示出他们行为的思想基础——“射天狼”以保国安民的崇高理想。

颈联上句“黄尘古渡迷飞挽”所写写,是诗人视线从训练场移开后在黄河渡口见到的景象。这里,尘土飞杨,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一派繁忙。

颈联下句“白月横空冷战场”所写,时、地都已转换。其时月亮升起来了。诗人的目光从熙来攘往的黄河渡口移到了洒满月光的阅无人声的清冷的古战场上。这是战争爆发前的沉寂,练兵场上的紧张与黄河渡口的繁忙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诗人的心不觉收紧了。一个“冷”字虽是专用以描写古战场的清冷与寒冷,但也隐隐透出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

尾联抒情,从前三联见到的望中景象中自然转出。诗人深知,战斗的交败,主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想起经常听人说起的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在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个。诗人感慨当时统兵的将军中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不禁为战争的前途充满了优虑和担心。

明代边患严重,瓦刺、鞑靼先后构成明王朝西北和北方的主要威胁,榆林等明朝重要的军镇要地,经常受到袭扰。就在诗人这次犒军期间,所到之处也无不显出大战即将降临的景象,他在《榆林城》诗中说:“旌干袅袅动城隅,十万连营只为胡。”又说:“昨夜照天传炮火,过河新驻五单于。”李梦阳不希望见到劳师动众、师老兵疲、战火连绵的情况常此下去,对于朝廷用人不当、指挥失宜又多所不满,故而在《秋望》等诗中一再呼唤郭子仪式的人物再世。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梦阳

李梦阳[明代]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白鹿洞别诸生》
    东南自有匡庐山,遂与天地增篱卫。
    山根插入彭蠡湖,峥嵘背杀三江势。
    地因人胜古有语,於乎万物随兴废。
    学馆林宫客不栖,千岩万壑堪流涕。
    文采昔贤今尚存,讲堂寂寞对松门。
    松门桂华秋月圆,拄杖高寻万古源。
    梅岭古色照石镜,扶桑丹霞迎我轩。
    绝顶坐歌霜月静,石潭洗足芝草繁。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穷嶂同攀搴。
    草行有时闻过虎,旦暮时复啼清猿。
    我今胡为公务牵,蟋蟀在户难久延。
    出山车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阳船。
    生徒绻恋集涯浒,孤帆月照仍留连。
    情深过厚亦其礼,谫薄窃劳诸贤。
    明朝伐鼓凌浩荡,五峰双剑生秋烟。
  • 《泰山》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 《秋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 《石将军战场歌》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儿女牀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处处惧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应迫汉室嫖姚将,还忆唐家郭子仪。
    沈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乾坤得见中兴主,杀伐重闻载造图。
    姓名应勒云台上,如此战功天下无!
    呜呼战功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 《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猜你喜欢

  • 《送石明府之昆山》
    高启高启〔明代〕
    茂苑行春罢,携琴又向东。
    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
    帆带桃花雨,衣翻柳叶风。
    岛夷闻善政,为有舶船通。
  • 《无题·春衣裁剪罢》
    袁凯袁凯〔明代〕
    春衣裁剪罢,密叶间秾花。
    缝到鸳鸯处,行行线脚斜。
  • 《礼观音大士二首和湘灵》
    〔明代〕
    莲花宝座百由旬,莲表禅心不染尘。
    大士傥容为侍者,此生愿脱女人身。
  • 《市隐·莫言嘉遁独终南》
    沈周沈周〔明代〕
    莫言嘉遁独终南,即此城中住亦甘。
    浩荡开门心自静,滑稽玩世估仍堪。
    壶公溷世无人识,周令移文好自惭。
    酷爱林泉图上见,生嫌官府酒边谈。
    经车过马尝无数,扫地焚香日载三。
    市脯不教供座客,户佣还喜走丁男。
    檐头沐发风初到,楼角摊书月半含。
    蜗壁雨深留篆看,燕巢春暖忌僮探。
    时来卜肆听论《易》,偶见邻家问养蚕。
    为报山公休荐达,只今双鬓已毵毵。
  • 《折杨柳歌辞·郎持珊瑚鞭》
    方以智方以智〔明代〕
    郎持珊瑚鞭,直至杨柳北。
    但闻连钱声,不见郎颜色。
    北风河上吹,杨柳自生烟。
    不及铁连钱,常在郎膝边。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