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沁园春

[清代]郑燮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叹一两声?
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沁园春译文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花是无知的,月是无聊的,酒也是无法消愁解恨的。把茂盛的桃树砍断,减损他的风景,把吟风咏月诗人讴歌的鹦哥煮熟,做下酒菜。焚烧砚台书籍,捶坏琴撕毁画,销毁所有的文章抹去所有的功名。我荥阳郑家原本就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只靠教歌度曲,乞食与人,也能自自在在地活下来。

单寒焚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自己天生的单寒焚相没法改变,头戴席帽身着青衫的瘦弱寒酸相为人所笑。长期居住于破巷之中,住处蓬门秋草,窗户不严挡不住风雨,夜夜伴随孤灯度过。难道老天爷还要封住词人之口,连叹气都不允许吗?疯狂至极,于是取出乌丝栏百幅,细细写出心中凄清之恨。

沁园春注解

1
夭桃:茂盛的桃树。
2
斫:砍。
3
煞:同“杀”,减损。
4
佐:辅助。
5
椎:捶。
6
荥阳郑:郑板桥的自称,以表对封建礼法的蔑视。“荥阳郑”指郑元和的故事。
7
风情:旧指男女相爱的情怀。
8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旧谓骨相好坏,注定人一生的命运。
9
席帽青衫:明清科举时儒生或秀才的服装。
10
太瘦生:即太瘦。生,语助词。贫者所居。
11
箝:通“钳”,钳制。
12
乌丝:全称乌丝栏,一种专供书写用,带黑格的绢素或纸张。
展开
收起

沁园春赏析

一开头,作者就对“花”“月”“酒”这些为一般诗人所沉湎而讴歌的事物加以否定,表明自己并非“风月派”。说花是无知的,不必为花伤情,月是无聊的,不必为之徘徊流连,酒也是无法消愁解恨的,更不必沉湎,不必讴歌。下面“把天”四句,进一步以丰富的想象表明自己并非抒写闲愁的“风月”词人。词中说,要把“风月派”赞美的艳丽茂盛的桃树砍断,杀他风景要把吟风咏月诗人讴歌的鹦哥煮熟,做下酒菜。作者为什么对“风月派”诗人讴歌的事物如此忌恨如仇。他曾在《词钞自序》中说:“少年游冶学秦柳,中年感慨学辛苏。”此篇是中年之作,正是写苏辛慷慨之词的时候。另外他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谈到:“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应该“敷陈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勤苦”,而那些“逐光景,慕颜色”的“风月花酒”之作,“虽刳形去皮,搜精抉髓,不过一骚坛词客尔,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由此可见,他对诗词“只吟风月”是否定的,这里表现了他以诗词用世的积极态度。“焚砚”三句,是世事不容,“老不得志”而发出的激愤之词。作者年幼读书,“自竖立,不苟同俗”,虽有出众才华,结果过了“而立之年,仍无“而立”之举,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而已。这怎不使作者愤愤不平。“焚砚”三句,写决心要一反常规,不再读书、写字、弹琴、作画、写文章。“焚”“烧”“椎”“裂”“毁”“抹”等几个动词,既生动又形象地勾出作者激愤决绝的神态。“荥阳”三句,是引《李娃传》中的常蝇刺史之子郑生奉父命赴长安应试,爱上妓女李娃,弃试,流连花巷,钱尽被逐街头行乞的故事,借以自喻,表示对封建礼法的蔑视。

下片继续写自己贫困潦倒,抒发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之情。开头两旬写自已从来就是穷命相,这是难以更改的,任人笑他头戴教席帽,身穿秀才衣的瘦骨伶仃模样。“看蓬门秋草”的“看”提领以下四句,写家门贫困,冷落孤单。“蓬门”指家门贫寒,“秋草”写门前冷落。作者曾有诗写道:“座有清风,门无车马。”在《七歌》一诗中写此时生活是“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是“几年落拓向江海,谋事十事九事殆”,是“寒无絮络饥无糜”,“空床破帐寒秋水”,其贫困之状可见。词中的“疏窗细雨,夜夜孤灯”,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冷落孤寂——细雨敲打着稀疏的窗棂,夜夜是孤灯伴着自己,“自刻苦,自激愤”地读书。作者曾在《自叙》中说:“板桥最穷最苦,貌又寝陋,故长不合于时,不见重于时,又为忌者所阻,不得入试。”这就是他入仕之前的生活。他说自己的性格“放荡不羁,漫骂无择”,经常“敖言高谈,臧否人物”,如此更被世人视为“狂”、“怪”。更重要的,板桥是生活在清朝前期的汉族文人,其时国内民族矛盾仍很尖锐,文字狱屡见不鲜,他目睹者竟达十二次之多。板桥好友杭世骏就是因条陈“泯满汉之见”,而被罢官,板桥的同窗陆骖因文字狱而被戮尸;板桥自己也被迫将已刻好的诗钞址十儿首明显地流露反满情绪的诗从板子上铲去。这炎凉的世情,这深重的压迫,使他情不自禁地呼出:“难道天公,还箝恨风不许长吁一两声?’’这是以反诘句式将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投向那不平的社会。此是全词的点题之笔。表面上是质问天帝,实则指责人间,抨击清统治者,“恨”字极写对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情。这不仅是板桥个人的恨,同时也表达了当时有正义感的人的心声。

“颠狂甚”是借用世人语。因作者不肯从俗,因而常遭白镢,并斥为“狂”、“怪”。这里借而用之,表示自己决不妥协的精神。结句说:我要取百幅乌丝格纸来细写自己凄清情怀。“凄清”一词,表明自己写的绝非“风月”之作,而是抨击社会,抒写个人怀抱的词章。

这首词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运用反语激词来抒写自己情感,更加强烈、感人,通过具体的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清苦的生活,生动形象,词语通俗,用典活脱。这首词当时即已为人传诵,板桥在《刘柳鄙册子》中说:“南通州李瞻云,曾于成都摩诃池上听人诵予《恨》字词,至‘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皆有赍咨涕演之意。后询其人,盖已家弦户诵有年。”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郑燮

郑燮[清代]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
    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 《念奴娇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 《念奴娇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 《念奴娇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
    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
    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猜你喜欢

  • 《凤凰台上忆吹箫·有待》
    曾廉〔清代〕
    湖上碧莲,江南红豆,房栊几度沈吟。
    曲槛外、一双胡蝶,飞过花阴。
    试问玉潭千尺,比个人、谁更情深。
    貂裘去、阶上绿苔,直到于今。
    莫夸千秋韵事,除司马重来,能托琴心。
    只镇日、珠帘半掩,不见青禽。
    独自妆台小倚,云满鬓、未上琼簪。
    若能得,锦字胜似黄金。
  • 《锦缠道·金陵怀古》
    陆求可〔清代〕
    如练澄江,洗尽六朝金粉。
    隔江人、歌声隐隐。
    古今旧事如流瞬。
    衰草寒花,空锁千年恨。
    叹虎踞龙蟠,何其安稳。
    尽尘世、兴亡生闷。
    更无端、细雨斜阳,多少南朝寺,难向荆榛问。
  • 《题菰川庄·裙屐风流地》
    莫与俦莫与俦〔清代〕
    裙屐风流地,凄凉一水边。
    邻分裁药圃,门对种瓜田。
    绿雨荒堤竹,红衣落渚莲。
    吟成倍惆怅,明月下菰川。
  • 《雨夜怀人·寒宵苦独酌》
    熊赐履〔清代〕
    寒宵苦独酌,忆汝复谁亲。
    为念诗情冷,应知道味真。
    残烟笼野色,细雨暗江春。
    何日过桑牖,花间共饮醇。
  • 《范睢·伏匿更名姓》
    〔清代〕
    伏匿更名姓,依人函谷游。
    匡君疏骨肉,取相快恩仇。
    为有绨袍赠,应将莝豆酬。
    解衣兼惠食,故友尚绸缪。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