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七律二首·送瘟神

[当代]毛泽东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
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

微风拂晓,
旭日临窗,

遥望南天,

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二首·送瘟神译文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读了六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看到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不由得浮想联翩,辗转睡不着觉。微风吹拂着,太阳升起到窗边,望向南边,很高兴地提笔写作。

南方一直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就连华佗也奈之不得。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成千成万户人家变得萧条冷落,大片田地荒芜,许多村庄已被完全毁灭。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人们住在地球上,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巡视了宇宙中万千星河。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要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如今的南方春天,千万条杨柳随风飘拂,景象格外优美,中国的六亿人都是尧舜一样的圣人。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情翻波逐浪,青山也有意地化崎岖险要为康庄大道,为人民作桥梁。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五岭山脉高峻与天接,劳动人民却在山上挥动雪亮如银的锄头;摇动铁臂来搞水利建设,使大地震动。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请问瘟君你想要去往哪里呢?我们用烧纸船和蜡烛把它送走。
展开
收起

七律二首·送瘟神注解

1
余江县:在江西。
2
华佗:三国时名医。
3
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芜。薜荔,亦称木莲、鬼馒头。
4
遗矢:遗屎。血吸虫病后期人常水泻。
5
牛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6
逐逝波:追逐流光逝水,一去而不复返。
7
舜尧: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圣人贤君。
8
红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9
五岭:指五岭山脉,泛指南方的大山。
10
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11
纸船明烛:民间习俗,送神送鬼时往往点燃蜡烛,烧化纸船等。
展开
收起

七律二首·送瘟神背景

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最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

七律二首·送瘟神赏析

首先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薜荔,野生常绿藤本植物。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芜了。矢,同“屎”。说他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这里指患血吸虫病的人下泻不止,濒于死亡。成千成万户人家变得萧条冷落,大片田地都荒芜了。“鬼唱歌”成了鬼的世界,即多少个村庄完全毁灭了。以上四句写旧社会里的人民受到血吸虫病的毒害,是那样使人触目惊心。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作者利用诗歌技巧可以跳跃的特点,让我们从旧社会的苦难里,一下子跳到光明美好的新社会。八万里,指地球自转一周,地球的赤道全长四万公里,正合八万里。地球在自转时,同时也在公转,所以作者想象飞腾,遥看天上的无数星河,即“遥看一千河”。“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象飞腾,想到跟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看到天空中无数的星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人“遥看一千河”,自然会“浮想”起那位住在银河边的牛郎,再想象牛郎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劳动人民,也一定关怀着他曾生活过的大地上乡亲们的疾苦;在牛郎的时代,中国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设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这是诗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问瘟神事”,那只能告诉他:尽管千百年岁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们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欢”,在这儿是偏义复词,其意在“悲”。其次写新社会,写广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指桃花,看到桃花乱落像红雨,作者认为这是随着人们的心意翻成红色的波浪,这是象征手法,象征在千百万群众的要求下,到处掀起红色的高潮。这里只是借“红雨”来写出这种形势。“随心”随着千百万群众的心意。“翻作浪”转变成为红色高潮。青山不再成为交通的阻碍。“着意”,特意。“化为桥”,化作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青山怎么会化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呢?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从青山联想到高大的五岭山脉,高到像跟天连接,可是劳动人民在那样的高山上挥动雪亮如银的锄头,在建设山区。这里是借五岭来概括全国所有的山区,在山区进行建设。经过建设,山区也成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了。从山联系到水,“三河”旧指黄河、淮河、洛河,这里概括全国所有的河流。劳动人民挥动铁臂来搞水利建设,它的声势之大使大地振动。这样写山区建设和水利建设,虽然没有提到消灭血吸虫病,实际上把消灭血吸虫病也包括在内了。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毛泽东

毛泽东[当代]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 《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 《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猜你喜欢

  • 《鹧鸪天》
    无名氏无名氏〔当代〕
    云外青山是我家。
    两年城里作生涯。
    杜陵赏月延秋桂,彭泽无钱对菊花。
    初度日,感年华。
    三杯浊酒一瓯茶。
    尊前儿女休相笑,更有人穷似汝爷。
  • 《满江红》
    无名氏无名氏〔当代〕
    绣线添长,屈指隔、书云三日。
    华堂里,十分佳气,葱葱郁郁。
    一点老人星正照,千年王母桃方实。
    向绮罗、丛里酌流霞,称觞客。
    凤雏贵,名仙籍。
    鸾诰宠,恩慈极。
    萃一门盛事,皆诗书力。
    芹泮珠曹争禄养,桂林雁郡催行色。
    看明年、两处寿筵开,长生节。
  • 《渔家傲》
    无名氏无名氏〔当代〕
    我有光珠无买价。
    光明常照芝田下。
    更没之乎并者也。
    知音寡。
    世间谁是能行者。
    一万精光浑守舍。
    四百四病都齐罢。
    透出火龙归造化。
    回仙驾。
    更无一点尘随马。
  • 《踏莎行》
    无名氏无名氏〔当代〕
    月朏银河,秋生玉宙。
    金风丛桂香生袖。
    儿孙重侍戏斑兰,霞觞共庆公家寿。
    学问从心,希年谁有。
    东之行应贤良召。
    吉音先动菊花期,一门依旧夸三秀。
  • 《莱蒙湖边即目》
    钱钟书钱钟书〔当代〕
    瀑边淅沥风头湿,雪外嶙峋石骨斑。
    夜半不须持挟去,神州自有好湖山。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