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
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译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循着那灯光从卷帘飞入屋内。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你我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

秋宵月下有怀注解

1
沾:润湿。
2
杵: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3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4
望望:望了又望。
5
伫立:久久站立。

秋宵月下有怀背景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秋宵月下有怀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猜你喜欢

  • 《倚醉》
    韩偓韩偓〔唐代〕
    倚醉无端寻旧约,却怜惆怅转难胜。
    静中楼阁深春雨。
    远处帘栊半夜灯。
    抱柱立时风细细,绕廊行处思腾腾。
    分明窗下闻裁翦,敲遍阑干唤不应。
  • 《河梁晚望二首》
    子兰子兰〔唐代〕
    水势滔滔不可量,渔舟容易泛沧浪。
    连山翠霭笼沙溆,白鸟翩翩下夕阳。
    雨添一夜秋涛阔,极目茫茫似接天。
    不知龙物潜何处,鱼跃蛙鸣满槛前。
  • 《秋怀诗·暮暗来客去》
    韩愈韩愈〔唐代〕
    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
    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进虑,外忧遂侵诚。
    强怀张不满,弱念缺已盈。
    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
    败虞千金弃,得比寸草荣。
    知耻足为勇,晏然谁汝令。
  • 《夜饮东亭》
    宋之问宋之问〔唐代〕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
    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
    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 《句》
    李肱〔唐代〕
    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
    (见《万花谷》)。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