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调笑令

[唐代]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译文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戍边的兵士也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睛,千里万里处处月明。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悲苦愁绝。

调笑令注解

1
边草:边塞之草。此草秋天干枯变白,为牛马所食。
2
尽:死。
3
雪晴:下过大雪后放晴。
4
月明:月色皎洁。
5
胡笳:一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管乐器,汉魏鼓吹乐常用之。
6
绝:极,很,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词。
展开
收起

调笑令背景

唐朝时期,政府在边地设立都护府,管理边地事务。很多士兵驻扎在边地,边地战事不断,士兵生活悲苦。这首词是作者为了表达边塞士兵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而作。

调笑令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这类题材在唐诗中多得不可胜计,但在词中却很少见。盛唐时代的诗人们都向往到边塞建功立业,所以岑参等人笔下的边塞风光无比壮丽,充满乐观的情调。但到了中唐时代,情况不同了,李益的边塞诗就有一种凄凉的气氛,不少诗篇描写边地戍卒的思乡怀归和哀怨情绪。戴叔伦此词所写也是这种思想情绪,但写得非常含蓄深沉。

开头“边草”两字重叠,固是词调格律的要求,而在这里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显示出空间的寥阔,同时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渲染了荒凉的气氛。接着“边草尽来兵老”一句,写时间之悠长。边草一次次从生长到枯萎,戍卒年年盼归,从青年到衰老。值得注意的是以“草尽”烘托“兵老”,还暗寓着统治者把戍卒当作“边草”一样看待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不管戍卒死活的斥责和抗议,寄托着对戍卒遭遇的深切同情。

中间一联对句,非常工整。“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前句写边塞冰天雪地,一片银白,“山南山北”点明白雪覆盖面之广阔,“晴”字点明飘雪已经停止,同时为下句的“月明”作铺垫。下句写白雪衬托下的月色分外皎洁,“千里万里”写月亮普照之广,同时也暗寓着边塞与家乡相隔之遥远。人隔两地,但所望之月是同一个月,所以明月是最易引起怀人思乡之景。接着又按格律要求叠用“明月,明月”,使读者更体会到:戍卒面对明月,思乡怀人之情更切,似乎戍卒的思想已长着翅膀飞回了家乡。

结尾“胡笳一声愁绝”,一声胡笳使戍卒从思乡梦中惊醒过来,原来自己仍旧身在边地,最后用“愁绝”二字表现出戍卒的极端忧愁苦闷,同时也起了点明主题的作用。

全词没有出现思乡怀人的字样,但句句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其特点是全用景物烘托的手法。边地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晴朗夜空的明月,凄凉悲切的胡笳声,所有这些景物描写,都是为了烘托戍卒的心情,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最后用“愁绝”二字点明,就显得心情特别沉重而有力。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 《塞上曲》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调笑令》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猜你喜欢

  • 《访道士》
    裴说裴说〔唐代〕
    高冈微雨后,木脱草堂新。
    惟有疏慵者,来看淡薄人。
    竹牙生碍路,松子落敲巾。
    粗得玄中趣,当期宿话频。
  • 《冬夜宴梁十三厅》
    戎昱戎昱〔唐代〕
    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
    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
    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
    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
  • 《悲李拾遗二首》
    崔道融崔道融〔唐代〕
    故友从来匪石心,谏多难得主恩深。
    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沈。
    天涯时有北来尘,因话它人及故人。
    也是先皇能罪己,殿前频得触龙鳞。
  • 《石鼓歌》
    韩愈韩愈〔唐代〕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杜甫杜甫〔唐代〕
    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
    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
    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坡陀因厚地,却略罗峻屏。
    云阙虚冉冉,风松肃泠泠。
    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
    宫女晚知曙,祠官朝见星。
    空梁簇画戟,阴井敲铜瓶。
    中使日夜继,惟王心不宁。
    岂徒恤备享,尚谓求无形。
    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瑞芝产庙柱,好鸟鸣岩扃。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
    金城蓄峻址,沙苑交回汀。
    永与奥区固,川原纷眇冥。
    居然赤县立,台榭争岧亭。
    官属果称是,声华真可听。
    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郑氏才振古,啖侯笔不停。
    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硎。
    绮绣相辗转,琳琅愈青荧。
    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太史候凫影,王乔随鹤翎。
    朝仪限霄汉,容思回林坰。
    轗轲辞下杜,飘飖陵浊泾。
    诸生旧短褐,旅泛一浮萍。
    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主人念老马,廨署容秋萤。
    流寓理岂惬,穷愁醉未醒。
    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