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兰溪棹歌

[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译文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棹歌注解

1
凉月:新月。
2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3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4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三天。

兰溪棹歌赏析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3-5]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召)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 《塞上曲》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调笑令》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猜你喜欢

  • 《东都遇春》
    韩愈韩愈〔唐代〕
    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
    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
    川原晓服鲜,桃李晨妆靓。
    荒乘不知疲,醉死岂辞病。
    饮啖惟所便,文章倚豪横。
    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
    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心肠一变化,羞见时节盛。
    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
    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暝。
    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
    为生鄙计算,盐米告屡罄。
    坐疲都忘起,冠侧懒复正。
    幸蒙东都官,获离机与阱。
    乖慵遭傲僻,渐染生弊性。
    既去焉能追,有来犹莫骋。
    有船魏王池,往往纵孤泳。
    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
    岸树共纷披,渚牙相纬经。
    怀归苦不果,即事取幽迸。
    贪求匪名利,所得亦已并。
    悠悠度朝昏,落落捐季孟。
    群公一何贤,上戴天子圣。
    谋谟收禹绩,四面出雄劲。
    转输非不勤,稽逋有军令。
    在庭百执事,奉职各祗敬。
    我独胡为哉,坐与亿兆庆。
    譬如笼中鸟,仰给活性命。
    为诗告友生,负愧终究竟。
  • 《唐德明兴圣庙乐章·兴圣酌献》
    李纾李纾〔唐代〕
    閟宫静谧,合乐周张。
    泰尊始献,百末重觞。
    震澹存诚,庶几迪尝。
    遥源之祚,天汉灵长。
  •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孟浩然孟浩然〔唐代〕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 《陇西行·阴云凝朔气》
    长孙佐辅〔唐代〕
    阴云凝朔气,陇上正飞雪。
    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
    朝来羽书急,夜救长城窟。
    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
    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裂。
    射雁旋充饥,斧冰还止渴。
    宁辞解围斗,但恐乘疲没。
    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 《方龟精为钱元懿卜词》
    佚名〔唐代〕
    太乙接天河,金华宝贝多。
    郡侯六十六,别处不经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