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听晓角

[唐代]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听晓角译文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拂晓时分醒来,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榆树叶,原来昨夜下了浓浓的秋霜,使得榆叶纷纷坠落。军中的号角声在城头响起,这时月亮还未落下,孤零零地挂在天边。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边塞辽阔无边,就连大雁也飞不到尽头。随风传来的晓角声里,吹奏的是《小单于》这首曲子。

听晓角注解

1
关榆:古代北方边关城塞常种榆树,关榆就是指关旁的榆树。此句一作“繁霜一夜落平芜”。
2
汉月:一作“片月”。
3
无限:一作“无数”。
4
卷入:一作“吹入”。
5
小单于:乐曲名。

听晓角赏析

李益这首《听晓角》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此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盘旋,既没有明白表达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诗的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是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气氛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这是不言而喻的。从表面看,这两句只是写景,写角声,但这是以没有出场的征人为中心,写他的所见所闻,而且,字里行间还处处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一开头,写霜而曰“边霜”,这既说明夜来的霜是降落在边关上,也写出了征人见霜时所产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在句末写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个“孤”字;这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

长期身在边关的李益,深知边声,特别是边声中的笛声、角声等是怎样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边塞诗往往让读者从一个特定的音响环境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云。“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军北征》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两诗都是从笛声写到听笛的征人,以及因此触发的情思、引起的反应。这首《听晓角》诗,也从音响着眼下笔,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另有其独特之处。它不像上述二诗那样,前两句之后接下去由角声写到倾听角声的征人,并进而道出他们的感受,而此诗的后两句却是:“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原来诗人的视线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从天边的孤月移向一群飞翔的鸿雁。这里,诗人目迎神往,驰骋他的奇特的诗思,运用他的夸张的诗笔,想象和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画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盘旋不度。这样写,以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上汝州城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 《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猜你喜欢

  • 《孙志甫主簿挽词》
    无名氏无名氏〔唐代〕
    彼美荆岑玉,斯人实可俦。
    眉间见和气,皮里识阳秋。
    夫子常称德,蓬山素并游。
    一官虽不寿,抚己亦何羞。
  • 《狂歌行,赠四兄》
    杜甫杜甫〔唐代〕
    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兄将富贵等浮云, 弟切功名好权势。
    长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公卿朱门未开锁,我曹已到肩相齐。
    吾兄睡稳方舒膝, 不袜不巾蹋晓日。
    男啼女哭莫我知,身上须缯腹中实。
    今年思我来嘉州。
    嘉州酒重花绕楼。
    楼头吃酒楼下卧, 长歌短咏还相酬。
    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幅巾鞶带不挂身,头脂足垢何曾洗。
    吾兄吾兄巢许伦, 一生喜怒长任真。
    日斜枕肘寝已熟,啾啾唧唧为何人。
  •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杜甫杜甫〔唐代〕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玉洞幽寻更是天》
    薛曜薛曜〔唐代〕
    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景镇韶年。
    飞花藉藉迷行路,啭鸟遥遥作管弦。
    雾隐长林成翠幄,风吹细雨即虹泉。
    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
  • 《赠岛云禅师》
    处默〔唐代〕
    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
    顶骨生新发,庭松长旧枝。
    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
    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