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汴河曲

[唐代]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曲译文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汴水悠悠东流,仍是一片春色,但曾经奢华的隋宫已是一片残垣断壁。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行人啊千万别望在长堤上观赏美景,因为当春风吹舞着杨花时,那种情景,最会令人惆怅万分。

汴河曲注解

1
汴水:汴河。唐人习惯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2
宫阙:宫殿。这里指汴水边的隋炀帝行宫。
3
已成尘:已经成为断壁残垣。尘,尘土。
4
长堤:绵长的河堤。堤,河堤。
5
愁杀人:把人都愁死了,形容过于发愁。

汴河曲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此诗描写了汴河周边的景色,全诗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委婉曲折,感情深沉。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汴水春色与隋宫成尘对照映衬,使隋炀帝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深刻,以隋朝兴亡之感寓唐代盛衰之忧,寄寓深远。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诗人在开篇写因汴河水引发的诗人对历史的回忆。汴水碧波荡漾,缓缓东流,堤岸上春柳随着清风飘荡,显出无限柔情,两岸都笼罩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到处都是一片春光无限。诗人写春,但没有具体描绘春的景象。但是诗人巧妙加上了“无限”二字,便使春意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汴水悠悠东流的形象,本来就容易引发对悠悠时间之流的联想,缀以“无限春”,更使这条流贯无数春秋的汴水,带上某种象征色彩,而且唤起汴水两岸春色无限的联想。

接着诗人联想到“隋家宫阙”,象征着隋代腐朽统治和豪奢生活的隋炀帝华丽的行宫,现已荒废颓败,只剩下断井颓垣供人凭吊了。“已成尘”,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昔日华丽消失殆尽。诗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两相比照,正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世事沧桑变迁之意油然而生。隐含在这种历史沧桑感中的深层意蕴,则正如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所说:“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末两句继续写汴河岸边典型的景物,转从隋堤杨柳抒发感慨。柳絮随风飘扬,飘飞如雪,原是骀荡春光的标志,这该是让人心情舒畅的春色。但眼前这汴堤杨柳,却联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叹。这些春色如今见证着历史,而当年隋炀帝沿堤栽种柳树,本是他南游奢华之举动的一个点缀而已,到头来它却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那随风飘荡的杨柳和飘飞的杨花,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怀,在怀着历史沧桑感的诗人眼里,它们仿佛是隋代豪华消逝的象征(杨花与杨隋构成一种意念上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由彼及此的联想)。后人面对这垂柳,不禁生发出繁华易逝、历史永恒的感慨。不过更使人感怀不已的,或许是这样的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统治者却并没有人从亡隋历史中汲取教训。在“风起杨花愁杀人”这种强烈深沉的感伤中,分明隐现着衰颓时世的面影。这也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深切担忧。

怀古诗多从眼前历史遗迹起兴,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写历史沧桑感之中寄寓某种现实感慨。该篇即为典型的诗例。题内“汴河”,指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这条耗尽民膏,成为亡隋历史见证的汴河发兴的。

这首七言绝句,对比的运用,使隋炀帝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深刻。诗人将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到了春色中,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最后伤今之笔,将诗人的忧国愁绪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上汝州城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 《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猜你喜欢

  • 《江州望庐山》
    罗隐罗隐〔唐代〕
    东南苍翠何崔嵬,横流一望幽抱开。
    影寒已令水底去, 脚阔欲过湖心来。
    深处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风雷。
    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
  • 《杂曲歌辞·秋夜长》
    王勃王勃〔唐代〕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
    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 《再逢虚中道士》
    贯休贯休〔唐代〕
    天目西峰古坏坛,坛边相别雪漫漫。
    如今四十余年也,还共当时恰一般。
  • 《别苏徯》
    杜甫杜甫〔唐代〕
    故人有游子,弃掷傍天隅。
    他日怜才命,居然屈壮图。
    十年犹塌翼,绝倒为惊吁。
    消渴今如在,提携愧老夫。
    岂知台阁旧,先拂凤凰雏。
    得实翻苍竹,栖枝把翠梧。
    北辰当宇宙,南岳据江湖。
    国带风尘色,兵张虎豹符。
    数论封内事,挥发府中趋。
    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 《白蘋洲送洛阳李丞使还》
    皎然皎然〔唐代〕
    蘋洲北望楚山重,千里回轺止一封。
    临水情来还共载,看花醉去更相从。
    罢官风渚何时别,寄隐云阳几处逢。
    后会那应似畴昔,年年觉老雪山容。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