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董娇娆

[近现代]宋子侯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董娇娆译文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洛阳城东的小路上,桃李盛开在两边的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桃花李花相对而开,稠密的叶子交相掩映。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春风自东北方向而来,花叶也随风飘扬。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不知谁家的女子来了,提着竹笼在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

她用纤纤的手攀折桃李,弄得枝残叶败,花落缤纷。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请允许我问那位女子,为什么要损伤这些花呢?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她回答:“等到八九月的深秋季节,下霜了,花儿终会凋谢。”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这些可怜的花叶,整年有风刀霜剑相逼,怎能永远芳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它们秋时零落,来年春日再吐芬芳,始终不渝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而美丽的女子还不如这花叶,盛年过去则色衰,被无情的男子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我想把这支曲子唱完,可这支曲子,实在让人心里难过。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干脆归来饮酌美酒,携带琴瑟登堂以解忧愁吧。
展开
收起

董娇娆注解

1
洛阳:东汉京城。指叶叶相交通,叶子稠密连到了一起。相当,与“相对”同义,是“对称”的意思。
2
低昂:起伏,时高时低。
3
子:“女子亦称子。指落花缤纷之貌。
4
请谢:请问。
5
彼姝子:那美丽的女子。为何受到你的攀折?见,被。
6
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
7
飘堕:飘落。
8
安得:怎能。
9
馨香:芳香。
10
零落:凋谢,脱落。
11
盛年:少壮之年。
12
竟:尽,终。
13
高堂:高大的厅堂,宽敞的房屋。
展开
收起

董娇娆赏析

此诗以桃李比方女子红颜,说花虽然零落,尚有重开的时候,而一旦红颜老去,便会欢爱永绝。

本来,花落花开是大自然的永恒的法则,正如四时的周而复始,前后相续。通常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花开花落比女子年华的盛衰有时,却很少从两种自然现象的差异之处着眼作比。诗人从这一角度处理题材,自然出人意表。诗人的这一思想从属于他对整个人生的思考。他由落花感悟到青春易逝,盛颜难驻,于是借采桑女子而发。这类人生短促的感叹,是一种时代思潮,在当时的诗文中时有抒发。因此,采桑女的忧伤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愁肠”,采桑女的感叹与诗人的人生感慨是相通的。

《董娇饶》在汉诗中别具一格,和汉乐府民歌有所不同,这从开头的六句即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汉乐府民歌的叙事篇章多数是一开始便直咏其事,也有少数篇章用大段铺叙介绍人物以引起故事,如《陌上桑》。《董娇饶》的开头则是描写景物,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样,既做到了人物和环境的统一,又使开篇和全诗紧密关联。《董娇饶》的开头一段与全诗的关系极大,诗意即此生发,层层展开:由采桑女攀折花技引起“花”的诘责,继写采桑女的回答,再写“花”的反复辩驳。开头这一段景物描写其中包含抒情成分,因而也写出了某种意境,颇合于闻一多在论述汉末诗歌的发展时说的“事化为境”的意思。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写诗人的悲愁,从描绘秋夜的景色入手,写皎皎明月、历历寒星、促织的悲吟、寒蝉的凄切,这秋夜的景色即是诗人情感的外化,景亦情,情亦景,则已臻于情景交融的境界。就《董娇饶》的全诗看,虽说并不以抒情为主,但其情感的抒发和景物的描绘也还是一致的。

在写作艺术上,此诗风格独具,意境幽深。其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映衬的手法。

表现人物心理这一部分(从第七句至第二十句)构成全诗的主要内容。其中“纤手折其枝”一句作为全篇关节。对采桑女为什么要拗折路边的花枝的问题,诗人没有作交待。接下去从对立的一方“花”写起,借“花”的诘责引出矛盾:“何为见损伤?”“花”的责问有理:我开我的花,你采你的桑,彼此互不相干,你为什么要来损害我?采桑女却是答非所问:“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言外之意是:请不要顾惜现在这一点小小的损伤吧,反正你早晚是要殒落的。这个回答并未说出折花的心理动机。采桑女不作正面回答的原因无非是不愿剖白内心某种隐秘的东西,这种隐秘的东西或许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然而,她的回避反倒容易使她的心理活动被人窥测到。正由于她无意中表露自己对盛衰的看法,招来了“花”的驳难。“花”的盛衰观和采桑女有着根本的分歧,生活的真谛告诉它:“秋时自零落,春日复芬芳。”如果说采桑女回答“花”的诘责时尚能平静处之,那么,当她听到“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的讥嘲,便难以自持了。这话正触到她的隐忧,令她闻之心惊:花虽然凋落,可还有再荣之期;作为一个女人,青春却是一去不返。她不敢想等待着她的未来究竟怎样,她将碰到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她回答“花”的话,说的是“花”的荣枯,实则成了自伤。这隐在的自伤的情怀造成她折花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在万物得其时的明媚春光中,采桑女手提桑笼走在幽僻的小路上,繁花不时地拂过她的头顶,她不能没有感触。大约她看到那炫耀似的开着的烂漫的桃李花,即勾起心头的烦恼,并带一点本能的忌意,心里想这些花虽没,但到了露结为霜的季节,还不是照样枯萎、凋谢。这样想着的时候,纤手不知不觉地已经攀住了花枝。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层见迭出。又由于诗人运用了以花写人、借物传神的笔法,全诗显得含蓄蕴藉,宛转动人,而有别于乐府民歌的质直和单纯。

《董娇饶》一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不能抹煞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应有其地位。但是它在艺术表现上的创新是基于对乐府民歌的借鉴。比如诗中设为问答的形式就是直接来自乐府民歌。在叙事中穿插对话,是乐府民歌经常采用的形式,《东门行》、《艳歌何尝行》和《陌上桑》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采用这种写法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避免叙事的单调和平淡,且有助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划。《董娇饶》中的对话在表现心理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由于这一方式的采用,也造成诗意的层层递进,因而在组织篇章结构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此外,以花拟人的写法也是受了汉乐府民歌中寓言诗的影响。汉乐府民歌中有为数不少的寓言诗,如《乌生八九子》、《艳歌行》(其二)、《蜨蝶行》和《枯鱼过河泣》等。寓言诗的基本特点是取义双关,意在言外。《董娇饶》不同,它的主题是通过正面形象的描绘直接表现的。虽亦拟物为人,但那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与“花”的某种特定关系,而非全篇用寄托,所以这里的花并没有独立的意义。

此诗在语言的运用上则更多地保留了民歌的朴素、自然的本色。比如开头的两句“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就如同脱口而出。“高秋八九月”以下四句也是如此。把此诗同建安诗人的某些作品一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立即就可以看出来。曹植的《美女篇》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词采的华丽和对偶的讲究。《董娇饶》的句子并不怎么修饰和锻炼,其中也有一组对偶句,即“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这虽然已是在有意追求,但仍不免有些笨拙,不像魏晋诗人用起来那样得心应手。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宋子侯

宋子侯[两汉]

宋子侯,东汉人,生平事迹不详。

  • 《董娇娆》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猜你喜欢

  • 《诗》
    王粲王粲〔近现代〕
    吉日简清时。
    从君出西园。
    方軐策良马。
    并驰厉中原。
    北临清漳水。
    西看柏杨山。
    回翔游广囿。
    逍遥波渚间。
  • 《猛虎行》
    汉无名氏〔近现代〕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 《孤儿行》
    汉无名氏〔近现代〕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
    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
    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 《述行赋》
    蔡邕蔡邕〔近现代〕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是时梁翼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
    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
    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
    到偃师,病比前,得归。
    心愤此事,遂託所过,述而成赋。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
    塗邅其蹇连兮,潦汙滞而为灾。
    乘马蹯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
    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
    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
    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
    问甯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
    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
    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
    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
    稔涛塗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
    登长坂以淩高兮,陟葱山之荛陉;
    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
    迴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
    冈岑纡以连属兮,谿谷夐其杳冥。
    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
    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
    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
    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
    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
    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慅慅而厉凉。
    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
    仆夫疲而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
    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
    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
    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
    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
    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
    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
    济西溪而容与兮,息鞏都而后逝。
    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
    路阻败而无轨兮,塗泞溺而难遵。
    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
    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淹留以候霁兮,感憂心之殷殷。
    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
    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
    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
    见阳光之显显兮,怀少弭而有欣。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
    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
    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
    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
    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
    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
    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駸急。
    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
    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
    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
    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
    甘衡门以宁神兮,詠都人而思归。
    爰结蹤而迴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乱曰:
    跋涉遐路,艰以阻兮。
    终其永怀,窘阴雨兮。
    历观群都,寻前绪兮。
    考之旧闻,厥事举兮。
    登高斯赋,义有取兮。
    则善戒恶,岂云苟兮?
    翩翩独征,无俦与兮。
    言旋言复,我心胥兮。
  • 《诗》
    王粲王粲〔近现代〕
    鸷鸟化为鸠。
    远窜江汉边。
    遭遇风云会。
    托身鸾凤间。
    天姿既否戾。
    受性又不闲。
    邂逅见逼迫。
    俛仰不得言。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