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留别妻

[近现代]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留别妻译文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你我结发成为夫妻,相亲相爱两不相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远征人心里老惦记出行的事,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紧握双手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努力珍惜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展开
收起

留别妻注解

1
结发:传统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2
嬿婉:欢好貌。想着出行的事。“远路”一作“往路”。
3
夜何其: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4
辞:辞别,分手。
5
行役:赴役远行。
6
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
7
滋:多。
8
爱:珍重。
9
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10
来归:即归来。
展开
收起

留别妻赏析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酸楚。“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后宋代词家柳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武

苏武[两汉]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 《留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猜你喜欢

  •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近现代〕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 《逐贫赋》
    扬雄扬雄〔近现代〕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
    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
    “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好为庸卒,刑戮相加。
    匪惟幼稚,嬉戏土沙。
    居非近邻,接屋连家。
    恩轻毛羽,义薄轻罗。
    进不由德,退不受呵。
    久为滞客,其意谓何?
    人皆文绣,余褐不完;
    人皆稻粱,我独藜飧。
    贫无宝玩,何以接欢?
    宗室之燕,为乐不槃。
    徒行负笈,出处易衣。
    身服百役,手足胼胝。
    或耘或耔,沾体露肌。
    朋友道绝,进宫凌迟。
    厥咎安在?
    职汝为之!
    舍汝远窜,昆仑之颠;
    尔复我随,翰飞戾天。
    舍尔登山,岩穴隐藏;
    尔复我随,陟彼高冈。
    舍尔入海,泛彼柏舟;
    尔复我随,载沉载浮。
    我行尔动,我静尔休。
    岂无他人,从我何求?
    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   贫曰:
    “唯唯。
    主人见逐,多言益嗤。
    心有所怀,愿得尽辞。
    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
    土阶茅茨,匪雕匪饰。
    爰及季世,纵其昏惑。
    饕餮之群,贪富苟得。
    鄙我先人,乃傲乃骄。
    瑶台琼榭,室屋崇高;
    流酒为池,积肉为崤。
    是用鹄逝,不践其朝。
    三省吾身,谓予无諐。
    处君之家,福禄如山。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堪寒能暑,少而习焉;
    寒暑不忒,等寿神仙。
    桀跖不顾,贪类不干。
    人皆重蔽,予独露居;
    人皆怵惕,予独无虞!
    ”言辞既磬,色厉目张,摄齐而兴,降阶下堂。
    “誓将去汝,适彼首阳。
    孤竹二子,与我连行。
    ”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
    “请不贰过,闻义则服。
    长与汝居,终无厌极。
    ”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 《张衡传》
    范晔范晔〔近现代〕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近现代〕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
  • 《酸枣令刘熊碑诗》
    蔡邕蔡邕〔近现代〕
    碑云。
    君讳熊。
    字孟。
    广陵海西人也。
    清越孤竹。
    德牟产奇。
    诚宜褒显。
    昭其宪则。
    乃相咨度诹询。
    采摭谣言。
    刊诗三章。
    其辞曰。
    清和穆铄。
    实惟干巛。
    惟岳降灵。
    笃生我君。
    服骨叡圣。
    允钟厥醇。
    诞生歧嶷。
    言协典坟。
    懿德震耀。
    孝行通神。
    动履规绳。
    文彰彪缤。
    成是正服。
    以道德民。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