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感怀

[近代]宁调元

shíniánqiánshìzhòngqiú
zhúōufēngchàngyóu
jiǔshìchóuméng
sānchǐjiàndiànjīnōu
zhàngyǒuzhìdāngshì
shùchéngnánmóu
yuànxiěgāowànzhàng
fēizhùzhùshénzhōu
查看更多 ∨

感怀翻译

译文
宣和三年八月十日来到莱州,自己一人独自坐在室内,个人喜欢的书籍史典,这间房内都没有。案头上有本《礼韵》,因此随手翻开,拟以所翻开页上的字为韵来写诗。偶尔翻到“子”字,于是以“子”字为韵,写了一首感怀诗。

破旧的窗台和书案上没有一本诗书和史集,给人感觉就像袁术穷途末路生出的感慨:一无所有。
赵明诚每天奔波于酒宴之中,醉心于钱财当中,整日闹闹哄哄的无事生非。
写诗需要闭门谢客,在自己的住处焚香静思才会有好的构思。
在平静中我得到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乌有先生、一个是子虚先生。

注释
宣和辛丑: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莱州知州,李清照到莱州探望赵明诚。
几上:案头。《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
约:拟定。
公路:袁术字公路。
青州从事:指好酒。
生事:惹出事端。
燕寝:指官员住所。
乌有、子虚: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展开
收起

感怀赏析

这首诗是李清照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赴莱州探望赵明诚时所作,李清照在诗中流落出对赵明诚的不满。大抵赵明诚出任郡守不久,忙于应酬,未能摆拨常务,反为“青州从事孔方兄”所累,使李清照有受冷落之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宁调元

宁调元[近代]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 《集定庵句,柬鹓雏、楚伧》
    连宵灯火燕秋堂,歌板无寥舞袖凉。
    等是才华不巉削,勿徒须鬓矜斑苍。
    逢君只合千场醉,篆墓何须百草长?
    误我归期知几许,南风愁绝北风狂。
  • 《壬子感事四章》
    塞上秋高马渐肥,将军推食复推衣。
    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
    此去似怜乌鹊意,我来不见木棉飞。
    十年一事生差幸,眼看征人奏凯归。
  • 《壬子感事四章》
    世渐承明喜欲狂,衣冠重睹汉家装。
    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
    青史更无先例在,黄牛贪看异乡忙。
    愁来对此频搔首,惭愧新添两鬓霜。
  • 《壬子感事四章》
    哀乐中年梦里过,功成见说有渔蓑。
    鄂褒不尽关毫发,树木从容老橐佗。
    似此生存真不易,古来英武亦无多。
    历朝兴废寻常事,彀得旁人烂斧柯。
  • 《壬子感事四章》
    上将雍容阃外尊,醴泉芝草信无根。
    六朝金粉推红玉,七郡良家尽孟贲。
    不食帝羓终积憾,似闻辽鹤有啼痕。
    交游百辈凋零后,当作晨星总可论。

猜你喜欢

  • 《自苦》
    汪精卫汪精卫〔近代〕
    恰一似这鸳鸯分散那同时伴,恰一似这比目鱼捅残了一只眼,恰一似那大风卷走了同心扇,恰一似那冰雹打碎了并蒂莲。
    前本不着村,后本不着店,直揣就情字匆匆急路上赶。
  • 《豁盦出示易水送别图中有予旧日题字并有榆生》
    汪精卫汪精卫〔近代〕
    少壮今成两鬓霜,画图重对益彷徨。
    生惭郑国延韩命,死羡汪锜作鲁殇。
    有限山河供堕甑,无多涕泪泣亡羊。
    相期更聚神州铁,铸出金城万里长。
  • 《蜡梅》
    汪精卫汪精卫〔近代〕
    后山诗句古今传,我更拈花一惘然。
    古色最宜邀冻石,孤标只合耦冰仙。
    淡黄月色无风夜,凝碧池光欲雪天。
    着此数枝更清绝,不辞耐冷立阶前。
  • 《巢南书来,谓将刊长兴伯吴公遗集,先期》
    柳亚子柳亚子〔近代〕
    慷慨长兴伯,曾挥落日戈。
    头颅捐草莽,风雨黯山河。
    赖有文章在,烦君急网罗。
    遗函天赐汝,彝鼎未云多。
  • 《东居十二》
    苏曼殊苏曼殊〔近代〕
    六幅潇湘曳画裙,灯前兰麝自氤氲。
    扁舟容与知无计,兵火头陀泪满樽。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