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吴门八

[近代]苏曼殊

wànshùchuíyángrènhǎofēng
bānzhuī西xiàngshuǐtiándōng
dàotáohuāyàn
diànshānwàiyánghóng
查看更多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曼殊

苏曼殊[近代]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猜你喜欢

  • 《哭次申》
    陈三立陈三立〔近代〕
    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 《孤愤》
    柳亚子柳亚子〔近代〕
    孤愤真防决地维,忍抬醒眼看群尸?
    美新已见扬雄颂,劝进还传阮籍词。
    岂有沐猴能作帝?
    居然腐鼠亦乘时。
    宵来忽作亡秦梦,北伐声中起誓师。
  • 《登轮感赋》
    弘一弘一〔近代〕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
    风倦旌旗走,野平车马驰。
    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 《哀沈阳》
    马君武马君武〔近代〕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王国维〔近代〕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