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钓竿行

[魏晋]曹丕

dōngyuèshuǐ
yáowànghǎi
diàogān竿shānshān
wěishāishāi
hángzhīhǎozhě
fāngěrwéi
查看更多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曹丕

曹丕[魏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 《广陵于马上作诗》
    观兵临江水。
    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
    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
    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
    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
    实始剪殷商。
    孟献营虎牢。
    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
    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
    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
    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
    悠悠多忧伤。
  • 《黎阳作诗》
    朝发邺城。
    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
    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
    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
    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
    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
    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
    唯天所赞。
    我独何人。
    能不靖乱。
  • 《董逃行》
    晨背大河南辕。
    跋涉遐路漫漫。
    师徒百万哗諠。
    戈矛若林成山。
    旌旗拂日蔽天。
  • 《黎阳作诗》
    殷殷其雷。
    蒙蒙其雨。
    我徒我车。
    涉此艰阻。
    遵彼洹湄。
    言刈其楚。
    班之中路。
    涂潦是御。
    辚辚大车。
    载低载昂。
    嗷嗷仆夫。
    载仆载僵。
    蒙涂冒雨。
    沾衣濡裳。
  • 《月重轮行》
    三辰垂光。
    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
    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
    圣覩万年。
    明闇相绝。
    何可胜言。

猜你喜欢

  • 《杂诗》
    曹植曹植〔魏晋〕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
    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 《朔风诗》
    曹植曹植〔魏晋〕
    仰彼朔风。
    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
    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
    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
    翻飞南翔。
  • 《时雨讴》
    曹植曹植〔魏晋〕
    于穆圣皇。
    仁畅惠渥。
    辞献减膳。
    以服鳏独。
    和气致祥。
    时雨渗漉。
    野草萌变。
    化成喜谷。
  • 《百一诗二十四》
    应璩〔魏晋〕
    沟渎皆决溢。
  • 《前出师表》
    诸葛亮诸葛亮〔魏晋〕

      臣亮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