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哀王孙

[唐代]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
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
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呖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哀王孙译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展开
收起

哀王孙注解

1
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白头乌鸦,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2
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
3
九马:皇帝御马。
4
宝玦:玉佩。
5
隅:角落。
6
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是以汉代唐。
7
隆准:高鼻。
8
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京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9
临交衢:靠近大路边。大路。
10
斯须:一会儿。
11
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12
花门:即回纥。
13
剺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14
狙:伺察,窥伺。
15
五陵:五帝陵。
16
佳气:兴旺之气。
17
无时无:时时存在。
展开
收起

哀王孙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出于一种人道的同情。

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断折九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猜你喜欢

  • 《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
    清江清江〔唐代〕
    别墅军城下,闲喧未可齐。
    春深花蝶梦,晓隔柳烟鞞。
    韶景浮寒水,疏杨映绿堤。
    沿洄看竹色,来往听莺啼。
    久慢持生术,多亲种药畦。
    家贫知素行,心苦见清溪。
    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
    本寺重江外,游方二室西。
    裴回恋知己,日夕草萋萋。
  •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
    佚名〔唐代〕
    金县夕肆,玉俎朝陈。
    飨荐黄道,芬流紫宸。
    乃诚乃敬,载享载禋。
    崇荐斯在,惟皇是宾。
  •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此寄》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
    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
    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
    计君食宿程,已过商山北。
    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
    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
    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
    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开缄见手札,一纸十三行。
    上论迁谪心,下说离别肠。
    心肠都未尽,不暇叙炎凉。
    云作此书夜,夜宿商州东。
    独对孤灯坐,阳城山馆中。
    夜深作书毕,山月向西斜。
    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
    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
    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
    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
    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
    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 《游谢公亭》
    姚合姚合〔唐代〕
    行行方避梦,又到谢亭来。
    举世皆如此,伊余何处回。
    竹鲜多透石,泉洁亦无苔。
    坐与僧同语,谁能顾酒杯。
  • 《闻诵法华经歌》
    修雅修雅〔唐代〕
    山色沈沈,松烟幂幂。
    空林之下,盘陀之石。
    石上有僧,结跏横膝。
    诵白莲经,从旦至夕。
    左之右之,虎迹狼迹。
    十片五片,异花狼藉。
    偶然相见,未深相识。
    知是古之人,今之人,是昙彦,是昙翼?
    我闻此经有深旨,觉帝称之有妙义。
    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经之旨。
    可怜弹指及举手,不达目前今正是。
    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
    光辉一万八千土,土土皆作黄金色。
    四生六道一光中,狂夫犹自问弥勒,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驴乘匪端的。
    我亦当年不出户,不欲红尘沾步武。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行行皆宝所。
    我亦当年爱吟咏,将谓冥搜乱神定。
    今日亲闻诵此经,何妨笔砚资真性。
    我亦当年狎儿戏,将谓光阴半虚弃。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聚沙非小事。
    我昔曾游山与水,将谓他山非故里。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山河无寸地。
    我昔心猿未调伏,常将金锁虚拘束。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无物为拳拲。
    师诵此经经一字,字字烂嚼醍醐味。
    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齿,只在劳生方寸里。
    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
    白牛之步疾如风,不在西,不在东,只在浮生日用中。
    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肠,饭之腑,长者扬声唤不回。
    何异聋,何异瞽,世人之耳非不聪,耳聪特向经中聋。
    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经中盲。
    合聪不聪,合明不明,辘轳上下,浪死虚生。
    世人纵识师之音,谁人能识师之心。
    世人纵识师之形,谁人能识师之名。
    师名医王行佛令,来与众生治心病。
    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净,邪者正,凡者圣。
    如是则非但天恭敬,人恭敬,亦合龙赞咏,鬼赞咏,佛赞咏。
    岂得背觉合尘之徒,不稽首而归命。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