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河中之水歌

[南北朝]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早嫁东家王。

河中之水歌译文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四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四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展开
收起

河中之水歌注解

1
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2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3
南陌头:南边小路旁。一作“卢家妇”。
4
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5
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树,极芳香。屋梁。两种名贵的香料。出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出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6
丝履: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
7
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
8
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
9
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一作“提”。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10
望:怨,怨恨。
11
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
展开
收起

河中之水歌赏析

《河中之水歌》是首叙事古诗,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关于莫愁有两种说法。一指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种说法指洛阳莫愁,为卢家妇。此乐府诗所咏为洛阳莫愁。诗歌开头用比兴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写莫愁的生活经历,写法与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开头描写刘兰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刘氏更具民间女子的气质。“采桑南陌头”化用古辞《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内蕴,含蓄写出莫愁的俏丽和勤劳。最后两句写莫愁不贪恋富贵的超俗性格。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且压韵规律,对偶基本工整,明显带有文饰的痕迹。

全诗十四句中,连用十二句铺叙其生活环境之无比优裕,简直让人艳羡不已,感叹人生富贵,至此无以复加。然而就在读者可能产生错觉误解之时,诗笔突然急转,一句“恨不嫁与东家王”点明题旨。诗的民歌风味极浓。首句以河水东流起兴引出洛阳女儿,饶有趣味。述莫愁经历,排比铺叙,同《焦仲卿妻》兰芝“十三能织素”一段颇有渊源。语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见民歌特色。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萧衍

萧衍[南北朝]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莫愁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 《子夜四时歌秋歌四》
    当信抱梁期。
    莫听回风音。
    镜中两入髻。
    分明无两心。
  • 《子夜四时歌秋歌三》
    吹漏未可停。
    弦断当更续。
    俱作双丝引。
    共奏同心曲。
  • 《子夜四时歌春歌四》
    花坞蝶双飞。
    柳堤鸟百舌。
    不见佳人来。
    徒劳心断绝。

猜你喜欢

  • 《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二》
    庾信庾信〔南北朝〕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 《渡西塞望江上诸山诗》
    江淹江淹〔南北朝〕
    南国多异山。
    杂树共冬荣。
    潺湲夕涧急。
    嘈嘈晨鹍鸣。
    石林上参错。
    流沫下纵横。
    松气鉴青蔼。
    霞光铄丹英。
    望古一凝思。
    留滞桂枝情。
    结友爱远岳。
    采药好长生。
    当畏佳人晚。
    秋兰伤紫堂。
    海外果可学。
    岁暮诵仙经。
  • 《奉和随王殿下诗·年华豫已涤》
    谢朓谢朓〔南北朝〕
    年华豫已涤。
    夜艾赏方融。
    新萍时合水。
    羽草未胜风。
    闺幽瑟易响。
    台逈月难中。
    春物广余照。
    兰萱佩未穷。
  • 《正旦上司宪府诗》
    庾信庾信〔南北朝〕
    诘旦启门栏。
    繁辞涌笔端。
    苍鹰下狱吏。
    獬豸饰刑官。
    司朝引玉节。
    盟载捧珠盘。
    穷纪星移次。
    归余律未殚。
    雪高三尺厚。
    冰深一丈寒。
    短笋犹埋竹。
    香心未起兰。
    孟门久走路。
    扶摇忽上抟。
    栖乌还得府。
    弃马复归拦。
    荣华名义重。
    虚薄报恩难。
    枚乘还起疾。
    贡禹遂弹冠。
    方垂莲叶剑。
    未用竹根丹。
    一知悬象法。
    谁思垂钓竿。
  • 《奉和简文帝山斋诗》
    徐陵徐陵〔南北朝〕
    架岭承金阙。
    飞桥对石梁。
    竹密山斋冷。
    荷开水殿香。
    山花临舞席。
    冰影照歌床。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