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代]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译文

暂无内容,等待添加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注解

1
去:离开。
2
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
3
泛泛:行船漂浮。
4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5
残钟广陵树: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6
此:此处。
7
为别:作别。
8
还:在。
9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10
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展开
收起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赏析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诗人与元大的感情很深,他在还能望见广陵城外的树和还能听到寺庙钟声的时候,就想起要写诗寄给元大了。

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后四句抒发感慨“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表面平淡,内蕴丰厚,正是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唐代]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 《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 《三台》
    冰泮寒塘水渌,雨馀百草皆生。
    朝来门巷无事,晚下高斋有情。

猜你喜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