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渡桑乾

[唐代]贾岛

shěbìngzhōushíshuāng
guīxīnxiányáng
duāngēngsāngqiánshuǐ
quèwàngbìngzhōushìxiāng
查看更多 ∨

渡桑乾翻译

【注释】: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 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 刘皂之手。虽然今天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定其为刘作。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 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 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 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 沈祖棻程千帆)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贾岛

贾岛[唐代]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题兴化寺园亭》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自知。
  • 《寄远》
    家住锦水上,身征辽海边。
    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
  •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猜你喜欢

  • 《和徐先辈秋日游泾州南亭呈三二同年》
    姚鹄〔唐代〕
    多此欢情泛鹢舟,桂枝同折塞同游。
    声喧岛上巢松鹤,影落杯中过水鸥。
    送日暮钟交戍岭,叫云寒角动城楼。
    酒酣笑语秋风里,谁道槐花更起愁。
  • 《蝉》
    李商隐李商隐〔唐代〕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途中柳》
    李中〔唐代〕
    翠色晴来近,长亭路去遥。
    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
  • 《赋得琢玉成器》
    浩虚舟〔唐代〕
    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
    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
    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
    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
    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轻。
    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
  •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王维王维〔唐代〕
    (册4 卷125 页1261a)承明少休沐。
    建礼省文书。
    夜漏行人息。
    归鞍落日余。
    悬知三五夕。
    万户千门辟。
    夜出曙翻归。
    倾城满南陌。
    陌头驰骋尽繁华。
    王孙公子五侯家。
    由来月明如白日。
    共道春灯胜百花。
    聊看侍中千宝骑。
    强识小妇七香车。
    香车宝马共喧阗。
    个里多情侠少年。
    竞向长杨柳市北。
    肯过精舍竹林前。
    独有仙郎心寂寞。
    却将宴坐为行乐。
    傥觉(一作觅)忘怀共往来。
    幸沾同舍甘藜藿。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