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译文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荆溪潺湲流过露出磷磷白石,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了人的衣裳。

山中注解

1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2
红叶: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3
稀:稀少。
4
元:原,本来。
5
空翠:指山间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山中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不详,只能判断其写于初冬时节,为作者山行时有感而作。

山中赏析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少年行》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猜你喜欢

  • 《洛妹真珠》
    李贺李贺〔唐代〕
    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风飞绰绰。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玉喉窕窕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
  • 《捣衣·日暮远天青》
    薛奇童〔唐代〕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
    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泠。
  • 《玉壶吟》
    李白李白〔唐代〕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 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 无奈宫中妒杀人。
  • 《松江渡送人(一作松江怀古)》
    许浑许浑〔唐代〕
    故国今何在,扁舟竟不归。
    云移山漠漠,江阔树依依。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此时兼送客,凭槛欲沾衣。
  • 《晚眺》
    罗隐罗隐〔唐代〕
    凭古城边眺晚晴,远村高树转分明。
    天如镜面都来静, 地似人心总不平。
    云向岭头闲不彻,水流溪里太忙生。
    谁人得及庄居老,免被荣枯宠辱惊。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