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译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终南别业注解

1
中岁:中年。
2
好:喜好。
3
道:这里指佛教。
4
家:安家。
5
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南山,即终南山。陲,边缘,旁边,边境。
6
胜事:美好的事。
7
值:遇到。
8
叟:老翁。
9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展开
收起

终南别业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终南别业赏析

此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也是“无心的偶然”。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少年行》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猜你喜欢

  • 《江头四咏。鸂鶒》
    杜甫杜甫〔唐代〕
    故使笼宽织,须知动损毛。
    看云莫怅望,失水任呼号。
    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
    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
  • 《和题藤架》
    独孤及独孤及〔唐代〕
    尊尊叶成幄,璀璀花落架。
    花前离心苦,愁至无日夜。
    人去藤花千里强,藤花无主为谁芳。
    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
  • 《游仙》
    贾岛贾岛〔唐代〕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
    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
    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
    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若人无仙骨,芝朮徒烦食。
  • 《文德皇后挽歌》
    李百药李百药〔唐代〕
    裴回两仪殿,怅望九成台。
    玉辇终辞宴,瑶筐遂不开。
    野旷阴风积,川长思鸟来。
    寒山寂已暮,虞殡有馀哀。
  • 《杜鹃花词》
    施肩吾施肩吾〔唐代〕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