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译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蜂注解

1
山尖:山峰。
2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3
占:占有,占据。
4
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5
甜:醇香的蜂蜜。。

蜂背景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作者心灰意冷,后又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这可能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蜂赏析

该诗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罗隐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罗隐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猜你喜欢

  •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司空图司空图〔唐代〕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 《会昌元年春五绝句。病后喜过刘家》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忽忆前年初病后,此生甘分不衔杯。
    谁能料得今春事,又向刘家饮酒来。
  • 《嘲韦铿》
    邵景邵景〔唐代〕
    飘风忽起团团旋,倒地还如著脚饣追。
    莫怪殿上空行事,却为元非五品才。
  • 《寓兴·莫居暗室中》
    贾岛贾岛〔唐代〕
    莫居暗室中,开目闭目同。
    莫趋碧霄路,容飞不容步。
    暗室未可居,碧霄未可趋。
    劝君跨仙鹤,日下云为衢。
  • 《早发古竹馆》
    李峤李峤〔唐代〕
    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
    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
    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
    栖鼯抱寒木,流萤飞暗筱。
    早霞稍霏霏,残月犹皎皎。
    行看远星稀,渐觉游氛少。
    我行抚轺传,兼得傍林沼。
    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怜野心旷,讵恻浮年小。
    方解宠辱情,永托累尘表。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