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在微凉不是风。

夏夜追凉译文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夏夜追凉注解

1
小立:暂时站立住。

夏夜追凉赏析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展开
收起

夏夜追凉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宋代]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猜你喜欢

  • 《妃子园·露叶风枝驿骑传》
    范成大范成大〔宋代〕
    露叶风枝驿骑传,华清天上一嫣然。
    当时若识陈家紫,何处蛮村更有园。
  • 《虞仲房司马游远约予不赴因次其韵》
    徐似道〔宋代〕
    秘书行处有歌钟,身在名园锦绣丛。
    试问高吟梁苑雪,何如共快楚台风。
    人鸥不去机方息,鱼我相忘乐未穷。
    待得芙蓉濯云锦,弄花翻水与君同。
  • 《次韵章枢密赋吴彩鸾玉篇》
    楼钥楼钥〔宋代〕
    文箫蹑彩鸾,夜半恐不逮。
    山深忽呼名,惊喜不得退。
    仙谪无所逃,士贫何可耐。
    乃以三生缘,遂为二姓配。
    至人与凡夫,伉俪岂其辈。
    鬵书以自给,细字如玉碎。
    一一存楷法,明珠蔑瑕颣。
    初如鹣比翼,久若鱼同阴。
    终日了韵编,心画亡罣碍。
    人间八百本,终古知敬爱。
    玉篇尤可珍,何必赠杂佩。
    倘邀千黄金,虽贫亦当贷。
    摩挲惜见晚,老眼看茫昧。
    墨妙饶精神,笔劲含姿态。
    次第部居中,盘曲法库内。
    九龄美风度,孟博信清裁。
    书拙无合作,见此增愧慨。
    尤物难久假,雪窗暂相对。
    遗踪虽已邈,真迹俨然在。
    辄效西子颦,小楷书牍背。
  • 《句》
    李师中〔宋代〕
    门掩苍苔柳半遮,春深庭院日初斜。
  • 《舜大孝·暮雨梧山泪满襟》
    陈普陈普〔宋代〕
    暮雨梧山泪满襟,皇天珍重意尤深。
    一时瞽瞍蒸蒸刈,万古人间慈孝心。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