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译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池注解

1
泉眼:泉水的出口。
2
惜:吝惜。
3
照水:映在水里。
4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展开
收起

小池背景

有一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后来杨万里感叹:以往写诗一味模仿,思路不畅没有灵气,如今顺其自然,到也意尽诗来。

小池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宋代]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伤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寄陆务观》
    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猜你喜欢

  • 《过眼吟》
    邵雍邵雍〔宋代〕
    纷纷过眼不须惊,利害相磨卒未平。
    伎俩虽多无实效,聪明到了是虚名。
    温凉寒热四时事,甘苦辛酸万物情。
    除却此心皆外物,此心犹恐未全醒。
  • 《赠江端本子我》
    晃冲之〔宋代〕
    亸免鸡豚今日债,断除妻子宿生缘。
    丰登便是人天供,努力东皋自种田。
  • 《贺新郎》
    刘仙伦刘仙伦〔宋代〕
    小队停钲鼓。
    向沙边、柳下维舟,庆公初度。
    平尽群蛮方易镇,此事多应有数。
    奈自古、功成人妒。
    君看乐羊中山役,任谤书、盈箧终无据。
    千载下,竞谁与。
    诗中带得西山雨。
    指天台、雁荡归欤,寿乡深处。
    缓急朝廷须公出,更作中流砥柱。
    笑痴呆、纷纷儿女。
    多少人间不平事,有皇天、老眼能区处。
    挥玉斝,听金缕。
  • 《乞朱樱·族派蟠桃谱牒存》
    廖行之〔宋代〕
    族派蟠桃谱牒存,三千历岁物难群。
    黠儿尚许三偷摘,可是年年不见分。
  • 《白宝严入太一宫》
    孔武仲孔武仲〔宋代〕
    蔚蔚山间松,泠泠山下泉。
    相遇复一时,小别已三年。
    松色愈深翠,泉意自潺湲。
    惟余不如昔,正忧世事煎。
    安得散万虑,卷收归自然。
    童颜替癯貌,绿发换圆颠。
    因召杏坛叟,去拍洪崖肩。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