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东马塍

[宋代]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东马塍译文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春天的脚步,春天却匆匆而过不曾稍停。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它随春风要看春归向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绿色的山川只听杜鹃乌啼叫,它本是无情的鸟,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举杯送别春天,春天却不语,黄昏时候却下起了潇潇细雨。

东马塍赏析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展开
收起

东马塍翻译

【注释】:
塍,(音秤)田间土梗。
[东马塍]地名。

【校】[题]《宋诗钞补》作[马塍]。
------[ 朱淑真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淑真

朱淑真[宋代]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 《初夏/即景/清昼》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 《卜算子》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
    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剩。
    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 《点绛唇》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
    髻鬟斜掠,呵手梅妆保。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
    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
    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
    鸳帷独。
    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猜你喜欢

  • 《春日即事》
    刘过刘过〔宋代〕
    出门虽是欠陶朱,便使关门亦可居。
    物价甚廉常食肉,傭赀极省易钞书。
    已安栎社如无用,若此丛从似有馀。
    归与未归天上事。
    只消如此看何如。
  • 《升堂颂古·禅门泊将气如云》
    释怀深〔宋代〕
    禅门泊将气如云,江北江南把要津。
    莫怪林众闲未待,扫除佛祖要当人。
  • 《二乐榭·暖山孰云静》
    文同文同〔宋代〕
    暖山孰云静,汉水亦非动。
    二见因妄生,仁智何常用。
  • 《寄会稽仲休山人》
    潘阆潘阆〔宋代〕
    近携琴鹤游东越,曾接谈谐气味深。
    佛意已知师达了,儒书却为俗披寻。
    稽山有雪寒凝骨,鉴水无风冷彻心。
    别后相思向谁说,只应霜鬓暗相侵。
  • 《黄菊二十首》
    史铸〔宋代〕
    满眼黄花慰素贫,年年结侣采花频。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