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诗词

生查子

[宋代]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百度百科

生查子译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生查子注解

1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4
月上: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
5
见:看见。
6
泪湿:一作“泪满”。
7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展开
收起

生查子背景

《生查子·元夕》此词写约会。或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词人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生查子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阕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阕写去年,下阕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很广。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淑真

朱淑真[宋代]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查看译文
  • 《初夏/即景/清昼》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查看译文
  • 《卜算子》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剩。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
    查看译文
  • 《点绛唇》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保。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
    查看译文
  •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帷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
    查看译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