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译文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听弹琴注解

1
泠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一作“弦”。
2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3
古调:古时的曲调。

听弹琴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 《弹琴》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 《逢雪宿芙蓉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猜你喜欢

  • 《句·断烟横沔水》
    崔觐〔唐代〕
    断烟横沔水,孤鹜入洋州。
    晚霭昏斜谷,晴阳灵斗山。
    江水不流廉节去,清名长解胜贪泉。
    岂知王子山前月,曾照曹刘夜战来。
    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
  • 《赠庄上人》
    贾岛贾岛〔唐代〕
    不语焚香坐,心知道已成。
    流年衰此世,定力见他生。
    暮雪馀春冷,寒灯续昼明。
    寻常五侯至,敢望下阶迎。
  • 《衰病》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老与病相仍,华簪发不胜。
    行多朝散药,睡少夜停灯。
    禄食分供鹤,朝衣减施僧。
    性多移不得,郡政谩如绳。
  • 《池上闲咏》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青莎台上起书楼,绿藻潭中系钓舟。
    日晚爱行深竹里, 月明多上小桥头。
    暂尝新酒还成醉,亦出中门便当游。
    一部清商聊送老,白须萧飒管弦秋。
  •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
    许浑许浑〔唐代〕
    紫霄峰下绝韦编,旧隐相如结袜前。
    月落尚留东閤醉, 风高还忆北窗眠。
    江城夜别潇潇雨,山槛晴归漠漠烟。
    一顷豆花三顷竹,想应抛却钓鱼船。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