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宿王昌龄隐居

[唐代]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王昌龄隐居译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宿王昌龄隐居注解

1
测:一作“极”。
2
隐处:隐居的地方。
3
唯:只有。
4
犹:还,仍然。
5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6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7
滋:生长着。
8
余:我。
9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10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1
群:与……为伍。
展开
收起

宿王昌龄隐居背景

常建和王昌龄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宿王昌龄隐居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王昌龄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常建

常建[唐代]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 《岭猿》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 《送李大都护》
    单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
    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
    海头近初月,碛里多愁阴。
    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猜你喜欢

  • 《始皇陵》
    罗隐罗隐〔唐代〕
    荒堆无草树无枝,懒向行人问昔时。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 《归国谣·何处笛》
    冯延巳冯延巳〔唐代〕
    何处笛?
    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江水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 《咏柳·褭雨拖风不自持》
    韩偓韩偓〔唐代〕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 《题山石榴花》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 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 《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温庭筠〔唐代〕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