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红牡丹

[唐代]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红牡丹译文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牡丹叶碧绿鲜艳,娴静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面临凋零,牡丹花却是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红牡丹注解

1
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
2
闲:通“娴”,文雅的样子。
3
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
4
浅复深:由浅到深。
5
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6
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展开
收起

红牡丹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少年行》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猜你喜欢

  • 《送沈秀才之闽中》
    皎然皎然〔唐代〕
    越客不成歌,春风起渌波。
    岭重寒不到,海近瘴偏多。
    野戍桄榔发,人家翡翠过。
    翻疑此中好,君问定如何。
  • 《题严君观》
    王喦〔唐代〕
    寒云古木罩星台,凡骨仙踪信可哀。
    二十年前曾此到,一千年内未归来。
  • 《折杨柳词四首》
    齐己齐己〔唐代〕
    凤楼高映绿阴阴,凝重多含雨露深。
    莫谓一枝柔软力,几曾牵破别离心。
    馆娃宫畔响廊前,依托吴王养翠烟。
    剑去国亡台殿毁,却随红树噪秋蝉。
    秾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
    多谢将军绕营种,翠中闲卓战旗红。
    高僧爱惜遮江寺,游子伤残露野桥。
    争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
  • 《题张逸人园林》
    韩翃韩翃〔唐代〕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 《惜春》
    杜牧杜牧〔唐代〕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