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答友人赠乌纱帽

[唐代]李白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z5.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答友人赠乌纱帽译文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儿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答友人赠乌纱帽注解

1
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
2
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
3
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4
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
5
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答友人赠乌纱帽赏析

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 ”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猜你喜欢

  • 《句》
    沈彬沈彬〔唐代〕
    尺素隐清辉,一毫分险阻。
    金翅动身摩日月,银河转浪洗乾坤。
    须知手笔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
    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
    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
    数家鱼网疏云外,一岸残阳细雨中。
    松欹晚影离坛草,钟撼秋声入殿风。
    压低吴楚遥涵水,约破云霞独倚天。
    半身落日离秦树,一路平芜入楚烟。
    清占月中三峡水,丽偷云外十洲春。
    幽鸟唤人穿竹去,野猿寻果出云来。
  • 《寒食野望(一作远望)》
    李郢李郢〔唐代〕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
    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 《对酒赋(一作赠)友人》
    韦庄韦庄〔唐代〕
    多病仍多感,君心自我心。
    浮生都是梦,浩叹不如吟。
    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乱离俱老大,强醉莫沾襟。
  • 《过王右丞书堂·万树影参差》
    储嗣宗〔唐代〕
    万树影参差,石床藤半垂。
    萤光虽散草,鸟迹尚临池。
    风雅传今日,云山想昔时。
    感深苏属国,千载五言诗。
  • 《赠圆明上人》
    李德裕李德裕〔唐代〕
    远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经海藏中。
    今日导师闻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