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代秋情

[唐代]李白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代秋情译文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分别才几天,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严霜将兔丝草枯萎。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代秋情注解

1
穞:野生的稻谷,穞,自生稻也。
2
葵: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聒噪、吵闹。兔丝,蔓草也,多生荒野古道中,蔓延草木之上,有茎而无叶,细者如线,粗者如绳,黄色,子入地而生。初生有根,及缠物而上。其根自断,盖假气而生,亦一异也。
3
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代秋情赏析

此诗作年不详。诗以拟代独处之思妇口吻写秋日思情,诗中描画秋日萧瑟景物以衬托伤感气氛,以景寓情,相思之深见于言外。另外此诗用自然景象极写别后的凄凉、寂寞与悲哀的心情。情景交融,十分完美。

首句写离别时间短暂只有几日,而主人公感觉十分漫长,认为门前已长野草,道出主人公度日如年的殷切思念之情。

第二、三句通过写寒蝉、白露、清霜等描画出秋天的萧瑟、肃杀、凄冷,从而写出主人公的凄苦心情。白露、清霜一句对仗工整、描写细腻如画,想来主人公生活在离别的痛苦中,耳中所闻、眼中所见皆勾起自己的思念忧伤。

末句写主人公独守空房、长啼无尽。“空掩紫罗袂”叙述主人公身穿华丽服饰其雍容华丽却无人欣赏,只能掩严实自己的服饰。“长啼无尽时”刚好与次句的“日夕长鸣悲”相呼应,且在啼哭时间上要更久长一些,把离别后的悲伤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纵上所述,本诗有诗意、有境界、有情感,处处充满缠绵、委婉,在闺怨诗里面,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猜你喜欢

  • 《奉和咏日午》
    虞世南虞世南〔唐代〕
    高天净秋色,长汉转曦车。
    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
    翠盖飞圆彩,明镜发轻花。
    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晖赊。
  • 《奉酬刘言史宴光风亭》
    李翱李翱〔唐代〕
    闰馀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
    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 并呈分司诸寮友。》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探花尝酒多先到,拜表行香尽不知。
    炮笋烹鱼饱餐后,拥袍枕臂醉眠时。
    报君一语君应笑,兼亦无心羡保釐。
  • 《出关》
    许浑许浑〔唐代〕
    朝缨初解佐江滨,麋鹿心知自有群。
    汉囿猎稀慵献赋, 楚山耕早任移文。
    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
    关吏不须迎马笑,去时无意学终军。
  • 《问秋光·殷卿领北镇》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