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赠陈二补阙

[唐代]杜甫

世儒多汩没,夫子独声名。
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

赠陈二补阙译文

赠陈二补阙翻译

①扬雄曰:“世儒怀庸庸之知。”董京《答孙楚》诗:“周道□兮颂声没,夏政衰兮五常泪。”
② 曹植 诗:“追举逐声名。”
③《两都赋序》:“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谢朓 诗:“献纳云台表。”《后 汉书 》:永光十三年,帝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博选艺术之士,以充其官。华峤《谢秘书监表》:“马融博通,三入东观。”
④《齐国策》:“君王无羞亟问。”《汉书》: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狗监杨得意侍上,曰:“臣邑人 司马相如 ,自言为此赋。”上惊,召问相如。
⑤《埤雅》:鹰,似雕而大,黑色,俗呼皂雕。《唐书》:王志愔,除左台御史,时人呼为“皂雕”,言其顾瞻人吏,如皂雕之视燕雀也。刘贡父曰:杜诗“皂雕寒始急”,白乐天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皆读去声。事之始终,音上声。有所宿留今始然者,音去声。
⑥天马,大宛善马也,汉有《天马歌》。《管子》:“老马之智可用也。”
⑦《 楚辞 》:“据青冥而摅虹兮。”言青云杳冥也。
⑧ 左思 《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猜你喜欢

  • 《夜渡江·舟人自相报》
    张巡张巡〔唐代〕
    舟人自相报,落日下芳潭。
    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
    水穷沧海畔,路尽小山南。
    且喜乡园近,言荣意未甘。
  • 《直钩吟·初岁学钓鱼》
    卢同卢同〔唐代〕
    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
    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
    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
  • 《江南闻新曲》
    方干方干〔唐代〕
    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摧。
    乐工不识长安道,尽是书中寄曲来。
  • 《西京道德里》
    罗隐罗隐〔唐代〕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一枝丹桂未入手, 万里苍波长负心。
    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
  • 《寄罗郎中隐》
    黄滔黄滔〔唐代〕
    休向中兴雪至冤,钱塘江上看涛翻。
    三征不起时贤议,九转终成道者言。
    绿酒千杯肠已烂,新诗数首骨犹存。
    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