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译文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注解

1
阔:与孤相照。
2
属:当也。
3
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4
谢宣城: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从此之后就要更改原来的念头不再去南行了。“济沅湘兮南征。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析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

首联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次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故有“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的诗唏。

最后两句,历来见仁见智。对“渔父问”的典故,凡读过《屈原列传》的人都会记得渔父劝说屈原“与世推移”“随其流扬其波”的话。那么,杜甫用此典其意何在呢?“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是称赞裴使君的,这应该没有疑义。称赞的原因,我想绝不只是场面上的客套。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裴使君款待了杜甫,且陪杜甫(不是杜甫陪裴使君)登楼远眺。但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口不对心地妄加颂辞,恐怕不是杜甫一贯的为人处事的风格。在江陵时,杜甫就曾多次称颂过镇守荆州的阳城郡王卫伯玉——尽管卫伯玉并不是科举出身,也不懂诗词歌赋,但他却掌管着荆州的军政大权。杜甫的称赞其实是一种“感情投资”,希望以文词上发自内心的赞美博得卫的好感,再次“托身官府”续写在成都时与严武相交的翻版故事。可惜的是,卫伯玉不是严武,杜甫的“示爱”在今天看来便成了一种可笑而又令人心痛的单相思。以此来推演,也可以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看作是杜甫在江陵一系列诗作的续篇。杜甫此时对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从诗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应该对我杜甫这样的大诗人礼遇、关照、抚慰甚至起用的。只是这样的心思不能明言,毕竟与裴使君素昧平生,自己对裴使君的为人还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诗的结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愿望:希望你裴使君像陈蕃那样,待我如徐孺子,那么我就可以违背渔父的劝说,留在岳阳从此不再“与世推移”,不用再漂泊流浪了;换言之,如果你裴使君不能“礼加徐孺子”,那么我岂敢违背渔父的劝说,只好“与世推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跟着感觉走”,继续无奈地“南征”。 可能裴使君没有读出杜甫的意思或者是领会了而装作不知、不愿理睬,总之,杜甫很快离开了岳阳奔向衡州。从某种意义上说,岳阳其实是杜甫的另一个伤心之地(只是伤心的程度不如在江陵,因为他对留在岳阳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离开岳阳后不久后所作的《南征》诗中的“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分明道出了心中的不满与愤慨,这其中,恐怕也应该分一点儿给岳阳及岳阳的裴使君吧。

展开
收起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译文

云雾跟宽阔的湖面融为一体,傍晚落日照耀着独自耸立的高楼。
主人待我就像当年陈蕃对徐孺子的礼仪一样,徐孺下陈蕃之榻。那么我就只有勉力赋诗,来唱和才如谢眺一样的主人。
岸边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一丛丛梅花正盛开,但春天已然来到,百草正待破土而出。
我要违背渔夫劝我归隐,随波逐流的告诫,从今以后我要向大鹏一样向南高飞。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猜你喜欢

  • 《江岸闲步(此后壬申年作,在南安县)》
    韩偓韩偓〔唐代〕
    一手携书一杖筇,出门何处觅情通。
    立谈禅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
    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淮阴市里人相见,尽道途穷未必穷。
  • 《秋游原上》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 《嗟哉董生行》
    韩愈韩愈〔唐代〕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
    淝水出其侧, 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
    寿州属县有安丰, 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
    刺史不能荐, 天子不闻名声。
    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 日来征租更索钱。
    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 尽日不得息。
    或山而樵,或水而渔。
    入厨具甘旨, 上堂问起居。
    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
    嗟哉董生孝且慈, 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
    家有狗乳出求食, 鸡来哺其儿。
    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
    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
    嗟哉董生,谁将与俦?
    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
    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
    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
    孟浩然孟浩然〔唐代〕
    邑有弦歌宰,翔鸾狎野鸥。
    眷言华省旧,暂拂海池游。
    郁岛藏深竹,前溪对舞楼。
    更闻书即事,云物是清秋。
  • 《闻邻舍唱凉州有所思》
    欧阳詹欧阳詹〔唐代〕
    有善伊凉曲,离别在天涯。
    虚堂正相思,所妙发邻家。
    声音虽类闻,形影终以遐。
    因之增远怀,惆怅菖蒲花。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