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行舟

[唐代]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行舟译文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阳光明媚,柳花飘飘扬扬坠在行舟之中。舟中人随手采起菱花,任凭小舟顺碧流飘转。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望乡楼上凭栏远望,这满眼风光,我却无心赏景,只思念塞北故乡。

行舟注解

1
引:采摘。
2
信:任凭。听任船只在江流中行驶。
3
扬子:扬子江,即今扬州至镇江间之江流,古称扬子江。
4
望乡楼:泛指可以望远的高楼。

行舟赏析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益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上汝州城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 《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猜你喜欢

  • 《感春·我恨不如江头人》
    韩愈韩愈〔唐代〕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
    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
    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
    画蛇着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 《挽贡南漪三首》
    王珪王珪〔唐代〕
    秀野春如绮,平湖水拍天。
    商诗凉月夜,把酒狎鸥边。
    秋柏已成实,寒花谁为妍。
    伤心耆旧尽,何用慰华颠。
  • 《临刑诗·街鼓侵人急》
    江为江为〔唐代〕
    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 《重台莲》
    李建勋〔唐代〕
    斜倚秋风绝比伦,千英和露染难匀。
    自为祥瑞生南国,谁把丹青寄北人。
    明月几宵同绿水,牡丹无路出红尘。
    怜伊不算多时立,赢得馨香暗上身。
  • 《题合溪干洞》
    于鹄于鹄〔唐代〕
    渡水傍山寻绝壁,白云飞处洞天开。
    仙人来往行无迹,石径春风长绿苔。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