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酬灵澈上人(一和口号戏赠灵澈上人时奉事入城)

[唐代]卢纶

军人奉役本无期,落叶花开总不知。
走马城中头雪白,若为将面见汤师。

酬灵澈上人(一和口号戏赠灵澈上人时奉事入城)译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卢纶

卢纶[唐代]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 《塞下曲四首》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 《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
    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
    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
    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君王若看貌,甘在众妃中。
    云日呈祥礼物殊,彤庭生献五单于。
    塞垣万里无飞鸟,可是边城用郅都。
    台殿云深秋色微,君王初赐六宫衣。
    楼船泛罢归犹早,行遣才人斗射飞。
  • 《杂曲歌辞·皇帝感词》
    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
    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
    发棹鱼先跃,窥巢鸟不惊。
    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
    天衣五凤彩,御马六龙文。
    雨露清驰道,风雷翊上军。
    高方令花外转,行漏乐前闻。
    时见金鞭举,空中指瑞云。
    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
    两阶文物盛,七德武功成。
    校猎长杨苑,屯军细柳营。
    归来献明主,歌舞隘春城。
    天乐下天中,云軿俨在空。
    铅黄艳河汉,语笑合笙镛。
    已见长随凤,仍闻不避熊。
    君王亲试舞,阊阖静无风。
    第二十九卷。

猜你喜欢

  • 《送成都韦丞还蜀》
    李端李端〔唐代〕
    蜀门云树合,高栈有猿愁。
    驱传加新命,之官向旧游。
    晨装逢酒雨,夜梦见刀州。
    远别长相忆,当年莫滞留。
  • 《原道》
    韩愈韩愈〔唐代〕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
    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老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
    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呜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何也?
    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呜呼!
    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今其言曰:
    “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是亦责冬之裘者曰:
    “曷不为葛之之易也?
    ”责饥之食者曰:
    “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其文:
    《诗》、《书》、《易》、《春秋》;
    其法:
    礼、乐、刑、政;
    其民:
    士、农、工、贾;
    其位:
    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其服:
    麻、丝;
    其居:
    宫、室;
    其食:
    粟米、果蔬、鱼肉。
    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
    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
    以之为人,则爱而公;
    以之为心,则和而平;
    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
    曰:
    “斯道也,何道也?
    ”曰: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
    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
    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 《留别卢陲》
    崔少玄〔唐代〕
    得之一元,匪受自天。
    太老之真,无上之仙。
    光含影藏,形于自然。
    真安匪求,神之久留。
    淑美其真,体性刚柔。
    丹霄碧虚,上圣之俦。
    百岁之后,空余坟丘。
  • 《送李垣先辈归嵩少旧居》
    刘驾刘驾〔唐代〕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
    君于此地行,独似寻春色。
    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
    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
    ,狂歌罢叹息。
    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 《观画鹤·华亭不相识》
    窦牟〔唐代〕
    华亭不相识,卫国复谁知。
    怅望冲天羽,甘心任画师。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