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野菊

[唐代]王建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菊译文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野菊注解

1
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
2
荒篱:指荒芜的篱笆。
3
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
4
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
5
秋水:神色清澈。
6
向:从前,往昔。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展开
收起

野菊赏析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建

王建[唐代]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宫中三台》
    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帐里看花。
    日色赭袍相似,不着红鸾扇遮。
  •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调笑令》
    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君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
    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 《调笑令》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猜你喜欢

  • 《剪彩花·敢竞桃李色》
    雍裕之〔唐代〕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
    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
  • 《寄婺州温郎中》
    厉玄〔唐代〕
    积雪没兰溪,邻州望不迷。
    波中分雁宿,树杪接猿啼。
    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携。
    故山新寺额,掩泣荷重题。
  •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
    杜牧杜牧〔唐代〕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
    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
    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
  • 《游云际寺》
    喻凫喻凫〔唐代〕
    涧壑吼风雷,香门绝顶开。
    阁寒僧不下,钟定虎常来。
    鸟啄林稍果,鼯跳竹里苔。
    心源无一事,尘界拟休回。
  • 《自贻》
    罗隐罗隐〔唐代〕
    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
    纵无显效亦藏拙, 若有所成甘守株。
    汉武巡游虚轧轧,秦皇吞并谩驱驱。
    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