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瑞鹤仙·赋梅

[宋代]辛弃疾

雁霜寒透幕。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瑞鹤仙·赋梅译文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现在正是云轻月冷,层冰未消的时候。梅花临水照镜。有人想涂抹胭脂,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想像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寂寞。故乡在哪里?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但托谁捎去书信?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冷落伤感。

瑞鹤仙·赋梅注解

1
雁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黄昏穿云破雾而行。浓霜,严霜,雁,候鸟。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
2
嫩冰:薄冰。
3
溪奁:以溪水为镜。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言征雁临溪照影。照镜。梳妆打扮。
4
艳妆:美丽的妆扮。
5
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
6
更重重:写梅花瓣。
7
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香种细洁名贵的纱。
8
倚东风: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香笑,百花失色。
9
嫣然:美丽貌。
10
转盼:眼波流转。
11
羞落:因羞惭而自落。转眼。言梅超凡脱俗,百花自叹不如。同百花,万,虚数,言其多而已。因羞惭而败落。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家乡。言有归隐之心。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
12
鳞鸿:鱼雁。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雁,典出与《汉书苏武传》。
13
仗:依仗。
14
只解:只知,只会。
15
开遍南枝:指梅。
16
但伤心: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
展开
收起

瑞鹤仙·赋梅赏析

有人认为该词作于1194年(绍熙五年),全词从梅花未开写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总体层次分明。

“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北雁带来的霜气来,即使装有重重帘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袭,何况兀立在荒山穷谷中的梅树,从而传达出冻梅所处的环境。

接着写“梅方含蕊”时的气候,霜寒来袭,还没到坚冰难忍的时期,天上的白云似乎对冷冷清清的明月,具有同情心而予以遮护,教她保持纯洁的心灵,前途是大有可为的。“溪奁照梳掠”转进香层:不妨趁着这霜气还不十分严重,对着镜面般的清泉从容梳掠,作好“香笑嫣然”的准备。

“含香”二句从“梳掠”时的心境,转到“艳妆”的浓抹,照应上香句“玉肌瘦弱”,暗示内心的凄苦,且力自护持,表现出“与物为春”的冰玉精神,“龙绡衬着”有《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芳洁之意。静候“东风”的到来,便尔“香笑嫣然”,“转盼”间顿使“万花羞落”。

下片以“寂寞”两字点睛,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突骑渡江”所为何事。梦里家山,何曾回去,即使把我移种园林楼阁间,亦只有顾影自怜、忍寒增恨而已。

“雪后”二句是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暗示“富贵非吾愿”、“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紧接着“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显示隐约难达的衷情,正和《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消息相通,表现出自己是不甘寂寞的。

“粉蝶”三句宕开,从“鳞鸿”六字的反面转进香层,致慨于狂蜂浪蝶,香味追逐目前的荣华,把大好收复中原的机会全都失掉了。“南枝向暖北枝寒”是句有名的咏梅诗句,这里借来暗示当时北方的起义军,倾心南向,时机香失,大事就不复可为的情境。

结以“冷淡黄昏,数声画角”,惋惜贞姿方茂,便尔凋零,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香种悲苦的心境。“冷淡黄昏”四字,是从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七字中截取而来,与发端的“护月云轻”遥相激射。画角声中,再香凝想南来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难堪。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猜你喜欢

  • 《译经惣持大师致宗之泗上礼塔》
    杨亿杨亿〔宋代〕
    早傳心印得衣珠,不学声闻证有馀。
    犀柄屡登三殿讲,琅函新译五天书。
    莲华塔下焚香去,竹箭波间解缆初。
    随顺世缘无所住,经行宴坐自如如。
  • 《颂古十首》
    释昙华〔宋代〕
    金色头陀忽破颜,看来也是管窥斑。
    当时若得回头早,免见儿孙堕黑山。
  • 《送曹杜赴试礼部》
    王令王令〔宋代〕
    霜风琅琅鸣鼓鼙,鸟寒夜噪树折枝。
    居者不出行者归,厩马解衔车弃脂。
    长河夜冰船就维,百贾晏起朝闭扉。
    为问当今行者谁,出门千里到何处。
    母送拊背父叹嘻,儿惜欲去哭挽衣。
    上马反顾纷涕洟,非所愿欲去何为。
    家虽有田丰岁稀,所得偿公不及私。
    况望膻芗事庭闱,结发从学今十期。
    始自有志痻孔姬,岂愿从世成依违。
    高堂华发纡素丝,暮年待子为光辉。
    望我日人莫报之,苟得一笑辱弗辞。
    况望三釜家无饥,吾於二子久所知。
    怪其才高所就卑,今乃语此诚可思。
    近闻天子变典彝,欲拨旧况收新奇。
    子行出仕适其期,骅骝得路无衔羁。
    罗酒行矣无自迟,去取天宠酬亲慈。
  • 《苏丞相挽歌词》
    陆佃陆佃〔宋代〕
    乐易虽难老,艰难亦备更。
    高官谁不死,厚德是平生。
    曾负阿衡鼎,仍调傅说羹。
    须知夷险异,高卧看南行。
  • 《孟津岁晚·大室东南望》
    宋庠宋庠〔宋代〕
    大室东南望,分明鸾鹤飞。
    何尝无路往,自是有心违。
    隐谷松声淡,仙区药甲肥。
    行年六十一,非外更知非。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