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宋代]辛弃疾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
六日归时已是疑。
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不免相烦喜鹊儿。
先报那人知。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译文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来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约定五日是归家的日期。倘若六日到家,家人一定焦虑惊疑,想必现在已在家悬望多时。

鞭个马望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望。先报那人知。

鞭着马望急急归家去,心中焦急总觉马望跑得迟。抬头偶见喜鹊,烦你一件事:先我飞回家中去,与我那人望报个信。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赏析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叙,开头两匀追述他离家时与妻子约定五日便返,因为“去”、“来”只有三百里路,谁知出门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过,逾期未归,他便料想家人定会产生疑虑,更会在门外伫立凝望:“应是望多时”。前四句用平淡的语言,说出了人经常有的一种感受。“应是”句从对方写起,从对方落笔,看似平常,却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亲人归来的心情同时表达出来,真是一箭双雕。

下片写游子归心似箭,回程途中,尽管不断加鞭,仍嫌马望走得太慢。“鞭个马望归去也”。照理马望就会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马行迟”。一“急”一“迟”,互为映衬。用字平常,含义丰富。忽听得路旁喜鹊在枝头上喳喳叫,游予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美好的设想:“不免相烦喜鹊凡,先报那人知。”长期的民俗传说均把喜鹊作为富于人情睬的报喜之鸟,在敦煌瞎子词中一再出现,如《阿童篓》:“正霓庭前双鹊喜。君在塞外远征网”。说喜鹊将给离人带来喜讯。此词男主人公抱着淳朴的愿望,希望喜鹊先飞回家。向。那入”报个讯。这样,这只喜鹊就成为沟通恩归与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归家心切和器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织、统一起来。

该词充分体现了辛词通俗清新的艺术风格。它既无运用历史典故,亦无慷饿刚健之音,而全用朴素清新、明自如话的家常语,采取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归的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癔情朴实真挚,格调健康清新,且词中两个“望”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为当时民间口语,更富有民歌风韵。

展开
收起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翻译

注释
①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 贺铸 词中引用 李白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以 毛滂 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②“五日”二句:《 诗经 ·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③“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鹊报喜讯的传说。
白话译文
来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约定五日是归家的日期。倘若六日到家,家人一定焦虑惊疑,想必现在已在家悬望多时。
鞭着马儿急急归家去,心中焦急总觉马儿跑得迟。抬头偶见喜鹊,烦你一件事:先我飞回家中去,与我那人儿报个信。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评解

  此词与前首《青玉案》词,同为怀人之作。前一首咏别离,基调凄苦;此首咏短别将会,基调欣悦。词语通俗,极有民歌情味,有早期敦煌曲子词遗风。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猜你喜欢

  • 《青玉案》
    刘一止〔宋代〕
    马头双鹊飞来喜。
    惜凝望、音书至。
    一掬离怀千万事。
    绿窗深夜,短笺封就,应也寻人寄。
    春风鬓畔疏梅蕊。
    映妆艳、清如洗。
    苦恨眼边常忆记。
    楚宫行路,倚桥攀驿,供尽梅花泪。
  • 《和余时中元夕二首》
    王之道王之道〔宋代〕
    罗绮行歌夜,杯盘坐笑春。
    舞衫催急管,步障拥佳人。
    灯火珠星粲,楼台璧月新。
    传柑良可乐,黼座玉音亲。
  • 《排闷·悠然不觉岁时迁》
    陆游陆游〔宋代〕
    悠然不觉岁时迁,楚水枫林系钓船。
    贫悴只如行卷日,衰迟忽过挂冠年。
    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听雨眠。
    赖有一筹差自慰,小儿笔墨日翩翩。
  • 《题南山》
    石应孙〔宋代〕
    孤鹜去边天浩渺,万家穷处水湾环。
    岭外此州为道院,风烟殊弗类南蛮。
  • 《好事近》
    郭应祥〔宋代〕
    今日十分晴,好个重阳天气。
    又向银山高处,为黄花一醉。
    泉江风物饱相谙,瞥眼过三岁。
    但得明年强健,任举杯何地。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