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宋代]辛弃疾

细听春山杜宇啼。
一声声是送行诗。
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
而今堪诵北山移。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译文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听到春山杜鹃一声声啼叫,既是为我送行,又是盼我早日归来。早上飞来的白鸟似乎是在责怪我违背誓言与其分离。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我当初想效仿郑子真,陶渊明终老田园,对着岩石坐卧,学陶元亮赏菊。现在我出仕做官,恐怕要被人用《北山移文》来耻笑了。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注解

1
杜宇:又名杜鹃、子规,鸟名。鸣声凄历,能使旅客起思乡之念。
2
白鸟:水鸟。上句的杜宇的送行诗与这句的白鸟背人飞,都是不忍相别的意思。“白鸟背人飞”尚含有返回的象征。
3
郑子真:汉时谷口人。
4
陶元亮:陶渊明名元亮。即《北山移文》。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赏析

上片写景,借鸟语传情。辛弃疾对他的重新出任,并没有一般失意文人在偶然得意时的那种“春风得意马啼疾”的快感。相反,他写了这样一个开头:“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当他在春山间行走时侧耳倾听,杜鹃鸟一声声长啼,很有抒情意味,仿佛是为他而写下的抒情诗一样。然而杜鹃的啼鸣,古人都以其声如“不如归去”,能动旅客怀归之思。那么作者只见它送行的殷勤,不觉它劝归的意思,显然是在装糊涂。这里说“送行”,是嘱他别忘归来之意,表达了作者未出行即思归乡的心境。末句突然一个反顿:“朝来白鸟背人飞。”借白鸟见他出山,就因怨愤背飞而去来显化自己的矛盾心情。这里仿佛是目遇心感,随缘而得,但其实是经过构思,富有深意的。因为第一,作者用了自己的旧典:当年他初隐带湖,就在词里表示过与盟鸟结盟,永不背叛,(《水调歌头·盟鸥》)而今居然食言了。第二,作者还借用《列子》典故,表明当人有了机心之后,白鸥自会识破而远飞避害。而今白鸥见他就背飞而去,显然是不满于他那欲有作为的机心。所以白鸟这个意象,虽然取象于当前,但一能显示他的自笑机心,二能显示他的自笑背盟,措意曲折而深隐。

下片写情,借典故寄意。前两句,借汉代隐士郑子真屡受诏书而不肯出,东晋大隐士陶渊明一挂冠即至死不仕的典故,表明当年自己也曾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隐于岩石下,手把菊花饮。末句突然一个反转,以前人讽刺同隐者违约出仕而作的《北山移文》,来自嘲自己的愧对山中故人,不能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坚定其志,却是半道背盟了。这次出山,与其说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如说是对这些年来久已习惯了的“隐逸生涯”的背叛。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待山中故友起而讽刺自己,就已经感到这种大谈归隐之趣后再出仕的行为可吃可羞,说“而今堪诵”,这表明,作者此时确实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这压力,是作者用世与避世的矛盾心情的充分反映。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借物借事传情达意,把准确和曲折的效果相结合。在结构上,上下两片都采用前二后一的逆转句式,使重心落在每片的末句。而两片之间,结构对称,表意均衡,显得整饬、有力。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猜你喜欢

  • 《三虎行》
    方岳方岳〔宋代〕
    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
    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
    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
  • 《过静老·老夫无住相》
    吴则礼吴则礼〔宋代〕
    老夫无住相,大是个中人。
    聊作宰官相,偶名居士身。
    拍手与化笑,同床怜吾真。
    端来趁斋鼓,共坐不曾嗔。
  • 《遣兴·醉中飞梦到神清》
    邓肃邓肃〔宋代〕
    醉中飞梦到神清,夜半高楼借水明。
    下瞰寒溪凝水晶,孺子相呼同濯缨。
    楼上天人百宝璎,瑞色天香充栋楹。
    步云一曲语春莺,千山洗空烟雾横,酒醒帘外竹阴行,夜风更为芭蕉生。
    愁肠起向谪仙呈,梦境凭君指顾成。
    一开后堂花柳盈,香肌可万六出霙。
    佩玉步莲不自轻,寒眼那能更指令。
    春葱斜捧玉壶倾,真珠红滴浓无声。
    一醉花间岂易营,归来十日寸心萦。
    兰亭家风类帝京,为余亦复出花城。
    柳腰随风万里征,安焉不复数归程。
    坐令铁心宋广平,夜揩醉眼赏梅英。
    歌燕舞赵艺更精,遏云回雪未可评。
    人间不复数娥嬴,神仙游戏肉眼惊。
    我生不顾万钟荣,对花有酒即蓬瀛。
    高会何须四者并,赤脚亦能写高情。
    最恨苏公世公卿,家声往往九夷倾。
    风流阵中却寝兵,酒瓯但借邻姬擎。
    何日高堂钟鼓鸣,如我心醉如春酲。
  • 《约许侍郎诸公酒半宋正仲至自都城》
    魏了翁魏了翁〔宋代〕
    人生能得几回别,一别公来四千日。
    我骑紫马出行春,公指黄扉入当夕。
    谁知行止不关人,解后天涯复同席。
    方看紫陌烂红英,忽复浓阴颗青实。
    断霞明空白日静,过雨穿林乱云湿。
    如梦如梦梦邪非,曰归曰归归未得。
    僰南山崒东流断,关西云霾北风急。
    酒逢故人一吸易,语及新事百忧集。
    麻问吾归将何归,梓州遂州有何择。
    况有青山老居士,千骑东来闯然入。
    更得可人高帝孙,又忻未至临邛客。
    尽判三日作狂酲,要话十年胸愊塞。
  • 《答谢迈·短李门前无宁馨》
    李彭李彭〔宋代〕
    短李门前无宁馨,书淫诗痴类天成。
    多情喜有谢康乐,步屧同寻鸥鸟盟。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