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辛弃疾

shānyuánzhě
suìzuòshù
shùfǎng仿yuānmíngqīnyǒuzhīyúnshènshuāi
chàngpíngshēngjiāoyóulíng
zhījīn
báikōngchuísānqiānzhàng
xiàorénjiānwànshì
wènnénglínggōng
jiànqīngshānduōmèi
liàoqīngshānjiànyīngshì
qíngmào
lüèxiāng
zūnsāoshǒudōngchuāng
xiǎngyuānmíngtíngyúnshījiù
shífēngwèi
jiāngzuǒshěnhānqiúmíngzhě
shízhuóláomiào
huíshǒujiàoyúnfēifēng
hènrénjiàn
hènrénjiànkuángěr
zhīzhě
èrsān
查看更多 ∨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翻译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 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 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词的上片叙述词人面对青山产生的种种思绪,感慨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落寞之情展露无遗。上片一开头以“思亲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况下,叹“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此处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英雄迟暮的无奈,又凸显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潜神交的快意。“怅”字写出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独与迷惘,充分体现了词作沉郁的意境。与此对应,“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同样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和落落无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连用典故,豪情在忧愤中显现。 无可奈何任白发空垂,词人的悲愤理所当然,可他仍能将“人间万事”付之于“一笑”,这份豪情却是无人能及!第四句词人以设问开头,又与典故中喜权欲的桓温相比,引出词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词人借此告诫自已要像青山那样忘乎情感,才会跟青山一样宁静祥和、妩媚动人、超然洒脱、充满青春的活力。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借饮酒抒怀,抒发清心淡泊的高尚节操和超凡脱俗的狂放个性。“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便是词人对陶渊明《停云》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感叹已是无人如陶渊明一般知酒。这里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污浊环境下,陶渊明知音难觅,词人亦是如此。国势衰微,词人想起 刘邦,“云飞风起”轻松的一笔,却也写出了无比豁达的心胸和爱国之情。由这一句起诗的意境大为开阔,诗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转为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历险,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借 张融典故,以他之“狂”,显示了词人难觅知音而心中愤慨不平,道尽了词人特立独行的超逸豪放,点名了词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于万一。结句“二三子”与词首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 陈亮。但不妨将古人陶渊明、 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他们都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词人“思亲友”思的就是这“二三子”。
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却能熟练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浑然天成,有千锤百炼之功。全词在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无人能及的豪放情怀。
展开
收起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译文及注释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鉴赏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读者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猜你喜欢

  • 《伤梅圣俞直讲都官》
    刘攽刘攽〔宋代〕
    论兵自负纵横略,献赋端从迟暮年。
    筐箧成书莫知数,田园生计独无钱。
    郎官列宿为时贵,博士三科不待迁。
    已向九原悲蔓草,尚疑吴市有神仙。
  • 《简李伯益》
    陈师道陈师道〔宋代〕
    虀盐度岁每无余,垂橐东归口未糊。
    贫里交游新断绝,老来光景半消除。
    时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
    尚喜弊庐连蒋径,愿求佳句递髯奴。
  • 《送广东赵舶使》
    方大琮〔宋代〕
    百禽收舌后,一鹗凌清秋。
    沧波渺浩荡,中有万斛舟。
    劫灰烧不尽,宗老擅风流。
    典刑尚千载,雅奥根九畴。
    忠愤疏中壘,功名起武侯。
    功彼北方学,来为南边游。
    膻风痛洗濯,蛮俗赖怀柔。
    偶然得聊事,顾影岂其俦。
    逢迎时一笑,倾吐不复留。
    抵掌说西事,强颜愧楚囚。
    见晚别何早,含情酒浇愁。
    惟有加餐祝作歌住行辀。
    有诏愿亟起,且莫事耡耰。
    顾我何为者,一毛在九年。
  • 《次韵张丞月试士人》
    陈造〔宋代〕
    居有斋庖教有官,诸生肯复计安闲。
    充庭数贡知非远,造物于人本不悭。
    思苦得无金注拙,眼明终眩锦花斑。
    自怜惯秉雌黄笔,案牍如今拄屋山。
  • 《端明尚书龙图侍郎垂访弊居会于西园兼蒙赋诗贲饰辄成四十字奉呈》
    文彦博文彦博〔宋代〕
    重阳节始过,佳菊色犹亲。
    东篱把酒客,西园飞盖宾。
    共此林下宴,可类商颜人。
    清樽幸未燥,无所献酬频。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