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小重山(茉莉)

[宋代]辛弃疾

倩得薰风染绿衣。
国香收不起,透冰肌。
略开些子未多时。
窗儿外,却早被人知。
越惜越娇痴。
一枝云鬓上,寻人宜。
莫将他去比荼{艹縻}。
分明是,他更的些儿。

小重山(茉莉)译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猜你喜欢

  • 《次韵子云春日见怀》
    韩元吉〔宋代〕
    每惜春光去世,生憎鶗鴃鸣。
    倦游心易赏,多病戍仍更。
    风雨山花过,池塘野水生。
    买牛归问舍,此计会应成。
  • 《钓阁·屏去竿头饵》
    杨杰杨杰〔宋代〕
    屏去竿头饵,非唯用直钩。
    我来鱼不避,鱼信我无求。
  • 《送张仲实·持斧上东山》
    陆文圭〔宋代〕
    持斧上东山,伐木鸟群呼。
    道义档相孰,朋友良可无。
    嗟我聚糠毗,从君味膏腴。
    方弱蹈先轨,联绶赵正涂。
    事功期远致,诗翰亦小娱。
    但令交久长,不恨别须叟。
    几律阴峥嵘,客程路盘纡。
    人事况宴欢,月异时复殊。
    疏梅忆孤与,新柳怀清朝。
  • 《劝耕妙胜·胜日乘闲觉半仙》
    陈造〔宋代〕
    胜日乘闲觉半仙,笑摩老眼向风烟。
    平章春事禽能语,媚妩韶光柳未眠。
  • 《齐天乐》
    洪瑹〔宋代〕
    辘轳声破银床冻,霜寒又侵鸳被。
    皓月疏钟,悲风断漏,惊起画楼人睡。
    银屏十二。
    叹尘满丝簧,暗消金翠。
    可恨风流,故人迢递隔千里。
    相思情绪最苦,旧欢无续处,魂梦空费。
    断雁无情,离鸾有恨,空想吴山越水。
    花憔玉悴。
    但翠黛愁横,红铅泪洗。
    待剪江梅,倩人传此意。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