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点绛唇·越山见梅

[宋代]吴文英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点绛唇·越山见梅译文

点绛唇·越山见梅注解

1
如许:如此。
2
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

点绛唇·越山见梅赏析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千岩”,点题越山。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点题“见梅”。 “瘦”咏梅常语。此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这片二句,更推深一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有幽愁?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那里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此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展开
收起

点绛唇·越山见梅译文及注释

⑴越山、千岩:指绍兴。
⑵如许:如此。
⑶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
⑷横笛:暗指梅花落。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渡江云三犯》
    羞经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
    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
    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
    题门惆怅,坠履牵萦,数幽期难准。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山黛暝、尘波绿无痕。
  •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浣溪沙》
    门隔花深旧梦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 《解连环》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練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
    褪花坠萼。
  • 《解连环》
    思和云结。
    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
    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
    又长亭暮雪,点点泪痕,总成相忆。
    杯前寸阴似掷。
    几酬花唱月,连夜浮白。
    省听风、听雨笙箫,向别枕倦醒,絮飏空碧。
    片叶愁红,趁一舸、西风潮汐。
    叹沧波、路长梦短,甚时到得?

猜你喜欢

  • 《都下送僧归闽》
    〔宋代〕
    汴水悠悠去不回,绿波垂柳眼初开。
    日边无意事迎送,海畔有山归去来。
    白却人头忙日月,缁飘山衲乱风埃。
    此行若到忘情处,拂石猿声后夜哀。
  • 《悼祚禅师·两股飞神锡》
    宋祁宋祁〔宋代〕
    两股飞神锡,千金供住园。
    吹毛曾有问,得髓更无言。
    兰紫恩袍异,莲香社侣繁。
    双林今奄忽,泪目送风幡。
  • 《一丛花》
    晁补之晁补之〔宋代〕
    碧山无意解银鱼。
    花底且携壶。
    华颠又喜熊罴且,笑骐骥,老反为驹。
    文史渐抛,功名更懒,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
    长揖去田庐。
    囊无上赐金堪散,也未妨、山猎溪渔。
    廉颇纵强,莫随年少,白马向黄榆。
  • 《栗熟·树杂椅桐继国风》
    朱熹朱熹〔宋代〕
    树杂椅桐继国风,莫教林下长蒿蓬。
    共期秋实充肠饱,不羡春华转眼空。
    病起数升传药录,晨兴三咽学仙翁。
    樱桃浪得银丝荐,一笑才堪发面红。
  • 《子述·吴蜀相通一水长》
    崔与之崔与之〔宋代〕
    吴蜀相通一水长,闻公西土意差强。
    人谋合处天心顺,民力宽时国势张。
    参井光芒摇戟纛,关河事业耀旂常。
    雪山自是西人重,赤舄归来早趣装。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