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新雷

[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雷译文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新雷注解

1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
2
每于:常常在。
3
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
4
著:妥当,明显。又作“着”。
5
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这里象征着春天将很快来临。

新雷背景

这首诗是写于公元1824年(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作者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新雷赏析

此诗写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虽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春雷一声,就会竞相开放。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诗中虽然没有“元旦”,但写的却是迎春的情景。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

最后,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诗的整体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展开
收起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维屏

张维屏[清代]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 《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 《登黄岩绝顶》
    姊妹石娟娟,回看锁碧烟。
    云深僧梦稳,壁峭客身悬。
    舄下走飞瀑,杖头开洞开。
    文殊峰上立,孤塔共巍然。
  • 《三元里》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
    “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 《三将军歌并序》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陈将军,有贤子;
    葛将军,有贤母。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
    陈将军,福建人。
    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
    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
    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
    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
    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
    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
    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
    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
    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
    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
    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猜你喜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