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晓至湖上

[清代]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晓至湖上译文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折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晓至湖上注解

1
折:弯曲。

晓至湖上赏析

《晓至湖上》载于《清诗选》,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

这首诗情感丰富。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厉鹗

厉鹗[清代]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晓至湖上》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 《宝应舟中月夜》
    芦根渺渺望无涯,雁落圆沙几点排?
    明月堕烟霜着水,行人今夜宿清淮。
  • 《渡河》
    北来始作泛槎游,晚色苍苍望里收。
    一线黄流奔禹甸,两涯残雪接徐州。
    古今沉璧知无限,天地浮萍各自谋。
    明日轻装又驴背,风前惭愧白沙鸥。
  • 《富春·富春县前江》
    富春县前江势奔,危楼如画俯山根。
    林林人影向沙市,叶叶风帆下海门。
    秋入遥空无寸翳,旱经焦土有千村。
    田家正堕忧时泪,安得新酤倒瓦盆?
  • 《春寒·漫脱春衣浣》
    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猜你喜欢

  • 《水调歌头·一苇载翁去》
    蒋士铨蒋士铨〔清代〕
    一苇载翁去,岂有羡鱼情。
    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
    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
    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
    唤农父,引牛牧,召樵兄。
    醉向白苹洲畔,把酒问长庚。
    人颂起居八座,翁恋烟波万顷,笑与鹭鸥盟。
    何必赤松子,遁迹采黄精。
  • 《三月三日口号》
    彭孙贻〔清代〕
    三月三日不闻蛙,城南城北社鼓挝。
    儿童争挽垂杨髻,游女偏簪野菜花。
  • 《烛影摇红·寿郭啸麓六十》
    陈方恪〔清代〕
    倦羽江关,赋情何处同衿契。
    临风遥忆玉珂人,跌宕长安醉。
    奕世芸香共继。
    咏芙蓉、金天镜里。
    旧巢归燕,梦魇花愁,伤春无绪。
  • 《临江仙·记得消魂桥畔路》
    〔清代〕
    记得消魂桥畔路,无端细马驮归。
    蘼芜长遍旧红闺。
    缕金箱启处,尘满五铢衣。
    闻说犀帘红泪渍,檀奴瘦减腰围。
    红墙不隔燕双飞。
    怪伊难寄恨,只解啄芹泥。
  • 《己亥钱驭少移居丹阳》
    张九镡〔清代〕
    翛然一榻此青丘,卧起三年只小楼。
    山色愁看霜叶晓,箫声空度凤城秋。
    武陵避世何知汉,荆土依人不为刘。
    最喜一星占处士,丹阳郭是古南州。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