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吉祥寺古梅

[清代]佚名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吉祥寺古梅译文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旅居南京时,听闻吉祥寺中数亩梅花开的正艳,于是前去观赏。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

身临其境,只觉得山深境幽,春寒料峭,却不曾想到这正是梅花冷香逼人的缘故。

吉祥寺古梅注解

1
客子:作者旅居南京,故自称“客子”。初次。

吉祥寺古梅赏析

古诗中咏梅之作屡见不鲜,自北宋林逋称道梅花的“暗香”以来,诗人们更是常常笔底流香,盛赞梅花。林古度的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众多“梅花颂”中的一篇,表现了作者对梅花清冷香气的由哀赞叹。

开头两句用“赋”的写法,总说古梅概貌并自己初来观赏之缘起。首句直写所见,“一树古梅花数亩”,即上引《金陵览古》“拜梅庵”条记载的内容,不同之处是突出了“花”,“扶疏十亩”的,不仅有盘曲环绕的“虬枝”,而且还有缀满枝头、“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领起,前四字与后三字似对非对,梅才“树”,花有“数亩”,于描摹形相的同时,也流泄出诗人的赞叹之情。诗人在明朝灭亡后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称。从时间顺序说,第二句在前,先有来游的客子,然后才见到盛开的古梅,这里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将写古梅的笔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觉得不是无关诗趣的冗笔。正因为初来乍到,看到盛开的古梅,新鲜感自然特别强烈,若不是“乍来看”,下文对于香气独特感受恐怕就不会那么深了。

三、四两句凝聚着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此诗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赞美梅花冷香扑面而来,但不从正面描写梅香,而是说赏梅时只觉得春寒料峭,袭人肌骨,却不知道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这种春寒的感觉愈强,愈显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写春寒,暗赞冷香;故意说“不知花气”,实则是深深感到了花气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误以为春寒浸身的程度。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蕴含的妙趣。花香,是嗅觉所闻;寒冷,是触觉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产生寒的感觉,这是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现了梅花香气的特征。

这首诗融合了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来咏梅,清新自然,有一定的韵味。

展开
收起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平谷秋兴·风物殊乡见亦稀》
    曾习经曾习经〔清代〕
    风物殊乡见亦稀,残荷疏柳水深围。
    王官行李愁弹铗,阿谷闺人故浣衣。
    荒戍草深秋渐老,故侯瓜熟客忘归。
    侧身南望还零涕,晏岁从谁赋采薇。
  • 《鹊桥仙·春深夏浅》
    吴藻吴藻〔清代〕
    春深夏浅,绿肥红瘦,枝上微闻杜宇。
    晓晴我正看山来,翻劝我、不如归去。
    一湖蘸碧,两峰扑翠,忽忆年时小住。
    每逢四月踏青游,也难怪、啼鹃声絮。
  • 《浪淘沙·疏雨滴芭蕉》
    曹亮武〔清代〕
    疏雨滴芭蕉。
    艳冷香消。
    柳枝难比旧时腰。
    秋意早知人意改,做出萧条。
    书帙也须抛。
    锦字谁挑。
    便逢花月转无聊。
    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
  • 《青玉案·题花》
    曾廉〔清代〕
    从今懒问长生诀。
    是衰病、肝肠热。
    早岁棠梨花似雪。
    小桥板断,流水呜咽。
    杜宇空啼血。
    有花原待美人折。
    冉冉美人袜尘绝。
    风信已过寒食节。
    留花不发,枝头蕴结。
    算是花如铁。
  • 《岁暮怀人·采石矶头太白楼》
    黄景仁黄景仁〔清代〕
    采石矶头太白楼,峨眉博望卷帘秋。
    先生暇日时登啸,为我题诗在上头。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